[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5 23:08

美驻北约大使最新表态:俄刻意扮“熊”,真实实力远低于预期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提到俄罗斯,大家脑子里多半会跳出“熊”这个标签。不是动物园里憨态可掬的那种,是国际语境里象征着强悍军事威慑、敢跟西方硬刚的“硬核形象”。
但最近,美国驻北约大使马修·惠特克扔出了个不一样的说法:俄罗斯是在故意让全世界相信自己是这么一头“熊”,可它的真实实力,比外界想的要差远了。
这话一出来,不少人都犯嘀咕:如果俄罗斯的“强悍”是装出来的,那它打了快三年的俄乌冲突,还有平时对外展示的威慑力,到底有几分真?

惠特克说这话时,特意拉上了北约秘书长吕特的观点来佐证,吕特之前就提过一句很实在的话:“熊不需要证明它们是熊,因为它们本身就是”,这话的意思其实很直白,真正有实力的角色,从不用刻意摆姿态、秀肌肉,别人自然能感受到它的分量。
就像自然界里的北极熊,慢悠悠走在冰原上,不用主动扑腾,其他动物见了也得躲着走。可惠特克觉得,俄罗斯偏偏在做“反过来的事”。
今天搞场大规模军事演习给全世界看,明天高调宣传自家核导弹有多厉害,后天又在国际场合强调“冲突里占了多少优势”,这些举动看着是在秀实力,其实反而暴露了底气不足。

换句话说,要是俄罗斯真像“北极熊”那么强,哪用花这么多心思去“证明”,这种“刻意”本身,早就把“实力不够”写在脸上了。
话虽这么说,但得有实打实的事实撑着,不然就是空口说白话,而俄乌冲突的战场表现,恰好成了最直观的证据。
自从2022年2月冲突全面爆发,到现在已经快三年了,可惠特克直接点出了一个关键数据:俄罗斯连乌克兰20%的领土都没控制住,懂点现代战争逻辑的人都清楚,领土控制范围从来都是衡量“打没打出战略优势”的核心标尺。

不管是掐住关键交通线、断了对方补给,还是占住战略要地形成压制,能拿到多少领土,直接反映军队的推进能力和整体战力,可俄罗斯打了快三年,别说拿下乌克兰主要城市,就连20%的领土都没攥在手里,还得付出天大的人员代价。
惠特克提到,俄罗斯在战场上已经付出了数十、数百甚至数百万本国公民的伤亡代价,可就算这样,还是没拿到任何实质性的战略突破。
这种“死磕人数却没成果”的局面,跟大家印象里“北极熊”那种“一出手就碾压”的军事形象,完全对不上号,毕竟真有硬实力的话,就算乌克兰有西方援助,也不至于打了快三年还只推进这么点地方,更不会靠“人海战术”来填战线。

光说战场还不够,经济层面更能看出俄罗斯的底气不足,惠特克之前就不止一次提过,俄罗斯对西方国家的“威胁”其实被夸大了,核心原因就是它在俄乌冲突里始终没拿到像样的胜利。
而从经济角度看,俄罗斯连长期打下去的本钱都不太够,惠特克解释说,西方之所以会做些风险准备,根本不是因为俄罗斯是“军力强、经济大的超级玩家”。
事实上,俄罗斯的经济规模、工业制造能力尤其高端军工领域的短板,再加上经济长期依赖能源出口的单一结构,早就决定了它扛不住长期战争的消耗。

就拿能源出口来说,这本来是俄罗斯经济的“命根子”,可这些年西方一轮接一轮的制裁下来,俄罗斯能源出口的渠道少了不少,收入也跟着缩水。
另一边,军费还得往死里砸,硬生生把国内民生、产业升级的资源都挤走了,导致经济陷入“越打越穷、越穷越难打”的循环,这种“经济疲软”的现状,让俄罗斯很难在冲突里保持高强度投入,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它的真实实力确实有限。
战场打不出结果,经济又扛不住消耗,和平谈判的话题自然又热了起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一直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抱有期待。

毕竟特朗普在任时对俄政策风格鲜明,泽连斯基希望他若能重返决策核心,能加大对莫斯科的压力,把这场二战后欧洲最长、最惨烈的冲突给了结了。
而惠特克在最近的表态里也提到,特朗普手里攥着更多能推动俄乌坐回谈判桌的办法。他觉得,这场打了快三年的仗,要是真想停,双方都得让一步,而特朗普手里的那些办法,不光能给俄罗斯添点压力,还能为谈判找个新的突破口。

惠特克还补充说,特朗普手里也不是有无限多的招,但可以肯定的是,还有不少能推动谈判的空间,而且要是一直达不成和平协议,最后受影响的还是俄罗斯。
这话里其实藏着两层意思:一是特朗普对俄政策确实有可操作的空间,二是再拖下去对俄罗斯没好处。

不过惠特克也没把责任都推给美国,他特别强调,想让莫斯科愿意坐下来谈判,光靠美国一方发力根本不够,必须是“大家一起上”,这里面欧洲的作用尤其关键。
他还呼应了特朗普之前的说法:要是想靠制裁之类的手段给俄罗斯真正的压力,欧洲必须跟美国站在一块做同样的事,不然不管美国怎么努力,最后都可能白忙活。

惠特克提到,之前对买俄罗斯石油的印度实施制裁,还有其他一些措施,确实给莫斯科的经济添了点麻烦,但这点麻烦还不够。
不少欧洲国家这些年能源供应一直捏在俄罗斯手里,尤其是石油进口,像德国之前对俄石油的进口占比一度超过30%,法国也有不少炼油厂依赖俄油供应。
这种依赖就像根“软肋”,不光让欧洲在对俄政策上不敢太硬气,还间接给俄罗斯送了稳定的收入,帮它撑着继续打下去。

所以惠特克觉得,国际社会得帮这些欧洲国家摆脱对俄罗斯石油的依赖,帮它们调整能源供应结构,而欧盟在这事里得挑大梁,做好协调和推动。
他还特意说,与其老盯着美国问“下一步你要做什么”,不如大家一起想“咱们该一起做什么”。
这话的意思很明确,欧洲不能再当“旁观者”,得扛起自己的责任,只有美欧和其他相关国家拧成一股绳,才能真的给俄罗斯足够的压力,让谈判有机会落地。

把惠特克这一连串表态串起来看,核心其实就一个:俄罗斯在刻意装“熊”,真实实力远没外界想的那么强。
从“熊不用证明自己”的逻辑反推,到俄乌战场快三年只控制20%领土的事实,再到经济扛不住长期消耗的现状,每一条都在说“俄罗斯的实力被高估了”。
而在怎么推动和平这件事上,惠特克既点出了特朗普手里可能有的筹码,也没绕开欧洲该担的责任,毕竟这场冲突不光让俄乌两国受苦,整个欧洲的安全和稳定都受影响,欧洲没理由躲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驻北约大使最新表态:俄刻意扮“熊”,真实实力远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