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4 15:31

钱有了,矿没了,美囤货计划要凉

文︱陆弃
英国《金融时报》披露,美国国防部下属的国防后勤局(DLA)最近搞了个大动作:要砸10亿美元买关键矿产,说是要“扩充国家储备”,对抗中国在稀土金属领域的主导地位。听起来像一场“工业自救”,实际上更像是一次“焦虑发作”。
美军的命脉,不在导弹,也不在航母,而在那些看不见的矿。没有锑,导弹是废铁;没有钴,F-35连起飞都嫌重;没铟,半导体芯片就是白板。美国人当然知道这点,所以这笔10亿美元,被看成“防务止血计划”。可问题是——止得住吗?

别忘了,美国自己也早承认,关键矿产自给率惨不忍睹。50种战略矿产里,12种全靠进口,29种一半以上靠别人供。拿锑举例,美国82%的需求都得靠进口,而其中63%来自中国。你能想象吗?一个号称“世界警察”的国家,导弹能不能造,还得看别人脸色。
更糟的是,中国不仅矿多,技术还狠。精炼、分离、提纯这些活儿,中国的成本是美国的三分之一。你挖得出原矿没用,炼不出来才是真绝望。
于是美国急了。2024年中国对锑出口实施管制后,全球锑价从1.3万美元/吨飙到3.8万美元。到了2025年10月,中国商务部又强化稀土出口管制。美国这下彻底慌了,五角大楼赶紧掏出这10亿美元——一副“先买点货压压惊”的姿态。听上去很宏大,其实更像抢救。
DLA的采购清单一公布,全世界的矿业圈都在乐。美国锑业公司拿到5亿美元的钴订单,另有2.45亿美元买锑;一家匿名公司负责1亿美元的钽采购;力拓集团也来分羹,还有几家在中国、日本都有办事处的美国企业混进来,总额约4500万美元。听起来“全球采购”,但问题来了:这些矿,非中国体系根本供不出来。

美国这波操作,有点像囤口罩。想靠囤货撑起一条产业链,逻辑本身就滑稽。更何况他们自己的储备已经堆了一仓库:截至2023年,DLA库存金属、矿石和稀土资产13亿美元。但那玩意不能随便动,只有在“宣布战争状态”时,总统才能批准启用。换句话说,现在这些矿是摆设。真打仗了,你可能还没批完文件,敌人都登陆了。
而且,就算真按这采购目标来买,分析人士算了一笔账——五年都完不成。因为供应链压根不够你买。那这笔钱到底图个啥?图个心理安慰。
美国的矿业链问题,从来不是“缺钱”,而是“缺链”。自己不炼、不提、不分离,全靠进口半成品。拜登政府喊了几年“供应链去中国化”,喊出了口号,没挖出矿。组了个“矿产安全伙伴关系”,想抱团搞个“去中国化”矿圈,结果盟友们各自算账。
加拿大要先满足自家电动车产业的锂需求;澳大利亚舍不得中国这个最大买家;印尼更绝,直接对美企说:想要矿?先来建厂。结果就是,美国组的这个“联盟”,更像一个“矿产朋友圈”——合影好看,没人真掏钱。
然后出现了一个更尴尬的插曲。之前美国媒体说什么“巴基斯坦用中国设备开矿、给美国出口稀土”,结果外交部直接澄清:那是巴方送的宝石样品,不是稀土。说白了,美国想绕开中国进货,结果兜了一圈还得靠中国技术。炼矿的机器、提纯的工艺、分离的设备,全是中国货。没中国,你连假稀土都提不出来。说句扎心的,美国这几年“去中国化”的供应链梦,最大的障碍就是——除了中国,没人能干。
他们真以为靠砸钱就能自给?可问题是,精炼厂不是汉堡铺,说建就建。几十年环保政策把美国的稀土炼矿产业直接掐死。如今要重启,光审批都得几年。更别提“社区抗议”“环境评估”这些政治正确的麻烦。

特朗普当然知道囤货救不了命,所以他另辟蹊径——搞深海采矿。签了行政令,把深海当成“新矿场”。听上去刺激,但问题在于,美国的深海采矿还停在实验室阶段,几十年没迈出商业化那一步。就算真挖上来,还得回炉提炼。加工这道坎一日不过,美国这套操作就永远是“把石头换石头”。说白了,美国的问题不在矿,而在心态。
它想维持“世界工厂”的统治,却早把产业链外包干净。它要全球都听自己号令,却在关键技术上被现实打脸。过去几十年,美国人最擅长的不是造东西,而是买东西。可现在,供应链去中国化意味着——你得自己干。可自己干,太贵、太慢、太麻烦。于是,他们开始怀念那个“能随时买到便宜稀土”的时代。
问题是,那个时代已经结束了。中国不再是世界原料的“廉价仓库”,而是制定规则的人。出口管制不是“卡别人脖子”,而是告诉对方:时代变了。五角大楼的10亿美元计划,看上去像“战略储备”,实际上是一种战略焦虑。它代表的是美国面对现实的无力感。过去,他们习惯了用美元解决一切。现在,他们终于遇到了一个“钱不一定好使”的产业。
更讽刺的是,这笔10亿美元花出去,美国买到的也只是矿石——而不是掌控力。稀土不是石油,你挖出来不能直接烧。它需要精炼、分离、提纯、加工,每一步都得靠技术。美国的技术空心化到这种地步,就算矿堆成山,也炼不出未来。
这笔钱能救谁?救不了产业,救的只是心理。它让华盛顿觉得:至少我们在做点什么。可事实上,他们只是在买时间——而时间,偏偏是他们最缺的东西。
美国人喜欢用“大词”包装恐慌:国家安全、战略储备、供应链自主。但这些话说太多,已经像一个过度服药的病人——嘴上说“我在恢复”,身体却在继续发烧。十亿美元,买不来稀土,也买不回失去的制造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钱有了,矿没了,美囤货计划要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