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说中国丨专访印尼万隆市长:以平等团结应对全球挑战
直新闻按今年是中印尼建交75周年,也是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作为发展中大国和“全球南方”重要力量,中印尼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具有示范意义。值此重要节点,深圳广电国际传播中心于9月29日起推出《直说中国·全球发展倡议“朋友圈”》印尼季。在印尼拍摄期间,摄制组独家专访了万隆市长穆罕默德·法尔汉。对话中,法尔汉市长不仅深刻阐释了万隆精神的当代价值,也坦言自己希望到深圳学习智慧城市建设经验。此次专访也获万隆市政府官方媒体转发关注,引发当地热烈反响。
万隆市政府官方社交媒体报道《直说中国》专访法尔汉市长。
万隆精神的当代坚守:以平等团结应对全球挑战
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齐聚印尼万隆,召开历史上首次没有殖民国家参与、聚焦亚非人民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万隆会议。70年后的今天,这场会议为何依然被世界铭记?万隆市长穆罕默德·法尔汉给出了他的答案:“亚非会议正是多边主义精神的起源。正因为有多边主义,才有各国之间平等交往的基础。”
他提到了一个经典场景:万隆会议期间,苏丹代表团抵达万隆时,竟未携带国旗——因为他们刚刚宣布独立,还来不及制作。面对这一特殊情况,苏丹代表团同与会国充分协商,由印尼首任总统苏加诺在白纸上,用红墨水工整地写下“SUDAN”五个字母,就这样,一面由手写文字构成的白色旗帜,成为了这个新生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第一面“国旗”。在法尔汉看来,那一刻,万隆不仅是会议的场所,更是团结与尊严的象征。
法尔汉认为,会议确立的“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的核心准则至今适用,他警示当前单边主义抬头的风险,强调“多边主义才是全球最公平的交往形式”。
而万隆会议留下的“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至今仍具现实意义,在法尔汉眼中,雅万高铁就是最佳注脚。作为中印尼合作的标志性工程,这条印尼首条高铁时速达350公里,将雅加达与万隆通行时间从3.5小时缩至40分钟,自2023年10月运营以来,显著改善民生并推动区域经济。“雅万高铁克服了技术本地化、资金协调、政策对接等多重挑战,”法尔汉感慨道,“唯有坚定的决心与深厚的友谊,才实现了雅加达—万隆两地的‘风驰电掣’。”
万隆市长:想去深圳学习智慧城市建设经验
万隆,西爪哇省首府,2012年9月与深圳缔结友好城市,开启两地合作的新篇章。法尔汉介绍,近年来,两市在文化、教育、青年交流及官员研修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2023年,深圳学生参与了万隆“BARAYA”青年交流项目,亲身感受当地文化与社会发展,“我希望这些年轻人能把‘万隆故事’带回中国,增进彼此理解。”
面对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需求,穆罕默德·法尔汉直言,万隆亟需借鉴深圳的“硬核经验”。他特别关注三大领域:智慧城市建设、全民数字素养提升以及智慧人才培育。回忆起自己18年前在深圳短暂停留的所见所感,法尔汉感慨万千,十余年间深圳已从“制造业重镇”蜕变为“全球科创中心”,在数字技术应用、城市治理创新等领域的成就,正是万隆当前发展最需要学习的。在采访中,法尔汉不仅表达了再次访问深圳、深化合作的愿望,更向深圳“张开双臂”发出诚挚邀请,希望借中印尼紧密关系,共建两地友好文化交流机制,推动民众交往与学术合作,真正实现双向奔赴。
万隆市市长穆罕默德・法尔汉向《直说中国》摄制组赠礼。
“唤醒”70年记忆:万隆精神,即将“上新”!
2021年,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而支持“全球南方”国家发展振兴是全球发展倡议优先方向。从民间传承到国家协作,万隆精神,是照亮全球南方国家合作的重要灯塔。
在万隆会议召开七十周年这一特殊时刻,《直说中国》摄制组重走万隆会议旧址,与亲历者面对面追忆往昔,与印尼“Z世代”青年畅谈未来,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解码万隆精神如何跨越时光长河,为全球合作注入持久动力。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直说中国・全球发展倡议“朋友圈”》印尼季
2025年10月 每周一晚9:35
深圳卫视&直新闻同步推出
作者丨陈慧聪
排版丨陈翩翩
编辑丨程凌宇
审校丨林潇
监制丨李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