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突然发现,一项技术被中国彻底碾压,博弈败局已定
最近,美国媒体注意到了一件事,就是在输电技术上,被中国全面碾压;不过还有一件事,美媒没有提到,那就是:这个领域的落后,已经注定了中美博弈中美国的败局,为何这么说?今天戎评就跟大家说说这件事。【纽约时报实名羡慕】
这篇来自《纽约时报》的报道提到,中国正建设一条全长约3200公里的特高压输电线路,用于将西北荒漠地区的清洁能源,输往东南沿海工业地带。所谓“特高压”,指的是电压等级极高、用于远距离、大容量电力传输的输电线路。
中国在这项技术上投入巨大,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果。根据报道,中国目前已建成并运行了超过40条这种线路,每一条线的输电能力都超过美国的任何一条主干线;《纽约时报》的报道,对中国取得的成就,是相当羡慕嫉妒恨。
【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独步全球】
为什么中国能做成这个?
首先,中国具备国家级、跨区域统一规划的体制优势。国家电网公司负责大规模统筹,区域切片、小片割据的情况相对少。基建动员能力强,上下能快速协同。
其次,经过多年积累,中国在高压导线材料、电力损耗控制、稳定控制技术、抗干扰设计等环节,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经过系统化整合,不仅能输得远、输得清稳,还能在复杂地形、气候条件下保持稳定性。
相比之下,美国的电网体系过于分散,由东部、西部和德克萨斯三大联合系统,以及阿拉斯加等独立电网组成,全国有520家电网公司和127个分区控制中心,各个州、各个公共事业公司各自为政,输电线路的大规模跨州整合极其困难。批地、审批、赔偿、环保、地方利益纠葛……一条跨州输电线的开发往往拖十年、二十年都有可能。
这种制度性障碍,使得美国“想做”也难“做大、做强”。
【美国电网四分五裂】
所以,在输电这条“主动权链条”上,中国已经占据了高地。现在美国才意识到自己的落后地位,被动局面就十分尴尬了,尤其是在AI技术领域,电力系统的落后,已经严重拖累了美国的产业发展能力。
有人可能觉得,输电线厉害归厉害,跟AI有啥必然联系?
事实上,这正是关键所在。电网的稳定、容量和覆盖力,直接决定了高密度计算、极大功率需求系统的落地难度,像AI芯片、训练中心、数据中心等,对电网的需求都非常高。
AI训练和推理本质就是大规模算力与数据流的循环,算力越大,功耗越高。电网一旦不稳、供电中断,AI模型训练就可能被迫中断、资源浪费严重、硬件寿命受损,电力系统跟不上,很可能会拖垮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中国的电网越强,就意味着大规模AI训练中心、高速计算集群等关键基础设施,可以安全、低成本地部署。换句话说,中国在电力输送和保障上取得的优势,为AI产业提供了一张坚实底盘,这是一种隐形的、基础性的“战略性支撑”。
【AI产业基础设施对电力的需求相当高】
戎评也注意到,前段时间就有美媒报道过,专家警告过美国政府:美国的AI产业因为技术瓶颈,只能通过“摊大饼”的方式扩张,但电力供给和基础设施瓶颈,严重制约了如此粗暴的发展模式。
戎评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就看到,美国NERC(北美电力可靠性公司)在一份报告中警告说:未来几年,AI、数据中心、电动车等高耗能终端会大规模拉动电力需求,而现有电网和发电能力可能难以跟上。夏季高峰、冬季极端用电时段,电力供给吃紧,出现供需错配、局部故障、断电风险的可能性增高。
一些财力雄厚的技术公司,不得不绕开公共电网,设法自建能源设施、寻求独立发电解决方案,用自己的“小圈子电网”作为保障。但这种方式成本高、效率低,还极难扩展;至于那些小公司,根本没有能力建造自己的发电站,很多时候只能祈祷电力系统不要出现幺蛾子。
【美国很多地方还在使用老式的电力设备】
在戎评看来,如果美国AI产业本身相对比较健康,电力系统的问题可能并不突出,但眼下美国的AI产业,已经出现泡沫化风险。狂热投资、估值膨胀、边际效应下降,许多AI项目靠资本驱动,还没能真正做到产出与回报同步。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美国电力系统崩溃,后果将极为严重。你可能看到:训练中心停摆、硬件损坏、资金链断裂、信心崩盘。那将是一场产业灾难,不仅是单个公司倒下,而可能引发连锁效应,让整个AI产业链陷入困境。
相比之下,中国在电力系统的精心布局,使得数据中心获得廉价、稳固电力供应,提升整体效率、安全性和扩展性,在这场高科技拉锯战中,咱们提前拿到了“后勤补给基地”,而且这种底层优势,不是靠一两个“牛模型”就能抵消的。
【中国电网,谁看谁羡慕】
如果AI产业崩溃,对美国经济的打击将会是致命的。这里戎评就要提到另外一篇报道,美国《财富》杂志前不久刊登了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杰森·弗曼(Jason Furman)的研究报告,美国2025年上半年的GDP增长,几乎完全依赖AI产业,如果没有那些数据中心和信息处理技术,美国经济的增长率仅为0.1%。
可以说,美国当下的经济增长,没有了AI产业,就什么都不是。如果这根柱子崩了,美国经济的“筋骨”就扛不住。产业链断裂、企业倒闭、资本撤出,这些潜在风险会迅速显现,泡沫破裂可能不只是科技圈的事,而会带动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同时崩盘。
而对中国来说,这恰恰是咱们的优势所在。我们有多条强大的输电骨干网,有覆盖全国的大规模能源统筹体系,有稳固的能源安全保障。这些年我们在电网上的投资,不光是为了电力本身,更是为了从能源控制与国家战略层面,让自己在大国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
【不仅是AI技术,电力系统还关系国家战略安全】
或许有人会说,美国有资本、有创新能力、有好项目,总能补齐短板。
但现实是,美国的制度弊端、分权结构、利益壁垒,根本不允许像中国那样集中调动资源、快速推进基础设施,美国即使有意愿,也很难动真格。戎评就看到过这样的报道,美国大约70%的输电线路和变压器,已经使用超过25年,大型变压器也都使用了40年以上,远超设计的使用寿命;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设备的更新改造十分缓慢,就在几天前,特朗普政府冻结了明尼苏达州两个输电项目的改造资金,只是因为联邦政府关门这件事。
中国有体制优势,可以在国家层面进行动员、整合资源。电网建设、输电改造、清洁能源、智能调度系统,都是顶层设计和地方执行联动的结果。美国若要逆势追赶,不仅要补发电、修输电线路、升级电网智能化,还要改制度、改利益格局、重构成本支撑,那是极难的任务,更何况中国也不可能坐等美国追赶。
【先进电力系统,是中国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所以戎评认为:这场事关未来全球地缘格局的中美博弈,美国已经输掉了。表面上看它还有一些优势,但那都建立在一个“不稳定、不安全、充满不确定性”的基础设施之上。戎评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咱们会看着他起高楼、看着他宴宾客、看着他楼塌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