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致癌症?韩国研究被歪曲,权威机构戳破谣言
之前网上突然炸了个消息,说新冠疫苗会让人得癌症,还搬出了韩国的一个研究当“铁证”。更离谱的是,不少顶着“医疗专家”“流行病学家”头衔的人也跟着掺和,把这事传得有鼻子有眼,好多人看了都慌了,私下问我这疫苗还能不能打。
说实话,我刚开始刷到那些帖子也愣了一下,本来想是不是真有新研究发现问题,结果后来发现全是断章取义的鬼话,连研究原文里最关键的一句话都给删了。
这事得从韩国那项研究说起,人家研究发表在《生物标记研究》上,用的是韩国健康保险数据库的数据,想看看打了新冠疫苗的人,一年内查出癌症的情况。
本来研究里明明白白写着“没有因果关系的流行病学关联”,结果传到网上,这句话直接被砍了,只留下“接种疫苗者癌症诊断率较高”的部分,还把一些数字放大了说。
比如有个叫VigilantFox的平台,说癌症风险总体涨了不少,肺癌、前列腺癌也涨了很多。
还有个自称“流行病学家”的赫尔舍尔,更夸张,说疫苗能增加七种癌症风险,还瞎扯着把别的研究也凑过来,搞得跟真的一样。
更让人无奈的是,还有些真有医学头衔的人也跟着站台。
比如医学博士彼得・麦卡洛,他发的支持帖子浏览量超50万;心脏病专家马尔霍特拉也说这研究“重要又让人担心”。
儿童健康防御组织更直接,发了个报告说“所有新冠疫苗都增加癌症风险”。
这些人拿着自己的专业身份当幌子,普通人哪分得清真假,谣言就这么扩散开了。
为啥“相关性”不能当“致癌”证据?举个冰淇淋的例子就懂其实这里面最核心的坑,就是把“流行病学关联”说成了“因果关系”。
老实讲,这俩根本不是一回事。
“流行病学关联”只是说两个事在统计上有点关系,比如夏天冰淇淋卖得多,溺水的人也多,你总不能说吃冰淇淋导致溺水吧?
真实原因是天热,大家又想吃冰淇淋又想游泳。
新冠疫苗和癌症诊断率的关系,也有点像这个。
还有个点被传谣言的人故意忽略了,就是“监视偏差”。
你想啊,愿意主动打新冠疫苗的人,一般健康意识都更强,平时体检、癌症筛查也做得勤。
查得越勤,癌症自然越容易被发现,这跟疫苗本身可没啥关系。
就像两个邻居,一个每年都体检,一个十年不查,前者查出小毛病的概率肯定比后者高,总不能说体检导致了毛病吧?
韩国研究的作者后来都出来澄清了,说他们根本没说疫苗致癌,只是发现有统计关联。
而且因为现实数据有限,还得进一步研究才能搞清楚有没有因果关系,甚至连可能的分子机制都得再探索。
结果这些传谣言的人,把人家的话拧成了“疫苗致癌症”,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嘛。
全球权威机构都急了,没证据说疫苗致癌,别瞎传面对这波谣言,全球的权威医学机构都坐不住了,纷纷出来澄清。
医学杂志《BMJ》的专家说,目前没任何证据能证明mRNA疫苗和癌症有关,而且全球追踪的数据显示,疫苗推出后,癌症病例也没突然变多。
全球疫苗数据网络(GVDN)更直接,说“疫苗致癌症流行”的说法根本不符合生物学和物理学常识,mRNA疫苗里没有活病毒,也进不了细胞核,想致癌都没那个机制。
专门治癌症的福克斯蔡斯中心也做了研究,发现就算是正在接受癌症治疗的人,打mRNA疫苗也安全,出现的副作用和普通人差不多。
英国血癌协会还专门提醒患者,该打季节性疫苗还得打,因为这么多年大规模对照研究下来,没发现打疫苗会增加癌症风险。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更明确,直接说“没有证据表明新冠疫苗会导致癌症,或者让癌症复发、进展”。
如此看来,那些说“疫苗致癌”的人,不仅歪曲了韩国的研究,还无视了全球这么多权威机构的结论。
老实讲,现在网上信息太杂,有些人就盯着大家对健康的担心,拿点断章取义的数据、顶着个专业头衔就胡说八道。
你要是真信了,耽误了疫苗接种,万一遇到新冠感染,最后受影响的还是自己的健康。
之前德国有个州就吃了这亏,因为传这谣言,疫苗接种率掉了不少,结果冬天新冠感染的人一下子多了很多,老年人重症的也跟着增加,这就是瞎传谣言的后果。
说到底,这波“疫苗致癌”的风波,就是一场把“统计相关性”硬掰成“因果关系”的闹剧。
传谣言的人靠断章取义、专业头衔背书扩散恐慌,而科学真相是,目前没有任何权威证据能证明新冠疫苗和癌症有关。
大家要是真担心疫苗安全,别去刷那些没头没尾的帖子,多看看WHO、各国疾控中心或者权威医学杂志的信息,这些才是靠谱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