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8 21:58

俄全线进攻,乌接连失地没办法,北约军援下降,乌一天战死上千人


俄罗斯军队
乌克兰战场局势正发生显著变化,俄军不仅牢牢掌握主动权,而且已在全线发起进攻,推进速度不断加快,相较之下,乌军则陷入日益被动的局面,早前乌军尚能组织反攻,但近一个月几乎完全失去进攻能力。
此前,乌军曾从苏梅地区抽调精锐部队,在红军城以北的多布罗皮利亚方向发动猛烈反攻,一度夺回部分失地,然而,这次反攻付出巨大代价,损失大量有生力量和装备,导致整体战斗力显著下降,俄军趁势展开反击,在两周多的持续进攻后重新夺回大片区域,多布罗皮利亚突出部进一步扩大,乌军陷入困境。
俄军不仅稳定了阵地,还继续推进,对沙霍沃形成包围,沙霍沃是重要后勤枢纽,一旦被俄军控制,将显著改善其补给体系,为进一步攻向多布罗皮利亚创造条件,同时,在红军城以北的罗金西克方向,俄军攻势激烈,已夺下该地一半区域,红军城内部战斗持续,俄军在进攻火车站的同时,谨慎推进以避免高额伤亡。
红军城西面和西南方向的合围态势基本形成,东南方向的新帕夫罗夫卡也已被俄军占领,卫星城季米特罗夫正在激战之中,乌军形势愈发不利,要扭转局势,乌军需投入大量兵力与装备,但目前两者皆严重短缺。
北约援助力度下降是关键原因之一,尽管美欧签署了新一轮援乌协议,但欧洲因经济疲弱、财政拮据,难以承担持续支援的重任,据统计,北约援助规模较上半年下降约43%,装备与物资短缺,使乌军在前线难以有效抵抗。

俄罗斯军队
在东部战线,俄军正大规模进攻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扎波罗热,乌军防御薄弱,工事简陋,加之地广人稀的地形,有利于俄军展开快速推进,顿涅茨克地区坚固的防线都已被逐一突破,更遑论防御条件较差的第聂伯罗与扎波罗热,哈尔科夫、苏梅等地情况同样严峻,库皮扬斯克城区大部分被俄军控制,该地作为交通与补给枢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失去库皮扬斯克,乌军在哈尔科夫的防御将更加困难,而俄军则获得稳固的后勤基础。
此外,俄罗斯修复了连接本土与克里米亚半岛的沿海铁路,使补给路线更加顺畅,显著增强后勤能力,这不仅稳定了克里米亚的补给线,也巩固了俄军在顿巴斯、扎波罗热和赫尔松方向的作战能力,后勤改善、兵力补充顺畅,使俄军攻势持续增强。
随着战争进入第四年,战场格局已出现根本性转变,俄军处于全面进攻阶段,而乌军的战略地位日趋被动,理性来看,乌克兰此时若寻求和谈,或许仍能保留部分政治体面;若继续硬撑,只会陷入更深困境,俄罗斯方面则显得更加稳健,战略目标清晰,优势不断扩大。
北约内部对援乌态度愈加消极,欧洲国家疲惫不堪,美国也更倾向于扮演军火商角色而非直接援助者,事实证明,即便整个北约联合乌克兰,也难以在军事上击败俄罗斯,在北约不直接出兵的前提下,乌克兰几乎没有取胜的可能。
外界常称俄军推进缓慢、占地有限,但这一认识并不全面,冲突初期,顿巴斯地区乌方控制约六成,如今卢甘斯克已近乎全部被俄方掌握,顿涅茨克也超过七成,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地区的控制比例均超过七成,而哈尔科夫、苏梅方向俄军也已稳占大片区域,俄军的推进虽然近年速度放缓,但累计控制的领土极为可观。
事实上,俄军通过在顿巴斯、扎波罗热和赫尔松设立作战重点,有效“放血”乌克兰,不仅消耗其装备,更重创有生力量,乌军损失巨大,兵员补充困难,北约援助减弱,导致整体战力下滑,欧洲经济衰退,美国态度摇摆,也进一步削弱乌克兰的外部支撑。

乌克兰军队
据俄方统计,仅在过去一天,乌军伤亡超过1400人,长期高强度损失对乌克兰而言已难以承受,综合来看,俄乌冲突已进入关键拐点,乌军在战略与资源上全面被动,而北约缺乏进一步升级的意愿,即便美欧提出向乌提供“战斧”导弹或其他高端装备,更多仍停留在政治表态层面。
当前战局表明,俄罗斯的战略节奏和后勤体系已形成稳定循环,乌克兰的反攻能力则持续衰退,除非外部局势出现根本变化,否则乌克兰难以扭转战场被动的总体态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俄全线进攻,乌接连失地没办法,北约军援下降,乌一天战死上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