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一击切中要害,韩华海洋“血管被掐”,费城船厂面临断粮
中方一击切中要害,重创特朗普“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的野心!在中美围绕航运、造船业爆发的最新一轮贸易冲突中,中国商务部采取的反制措施,展示了高超的战略眼光和“精准点穴”的能力。
中方并未采用简单的对等关税反制,而是将韩国韩华海洋旗下的5家美国子公司列入反制清单,直接瞄准了美国“重振造船业”的核心象征:韩华费城造船厂。
美国本土造船业能力严重萎缩,其商业船舶建造能力约为中国的1/230。
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巨额投资和政策倾斜,迅速提升本土造船能力,减少对外部航运的依赖。
特朗普政府一直将重振本土制造业视为其经济政策的核心。
而造船业,尤其是商船建造,被视为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战略供应链的关键领域。
在特朗普的“造船梦”中,费城造船厂扮演了核心角色。
它是美国少数几家能够建造符合《琼斯法案》大型商船的船厂之一,承担了美国国家安全多任务船等重要订单。
费城造船厂已不仅是一个商业船厂,更是美国“造船复兴”的象征和战略支点
特朗普自己造船太慢,只好拉韩国“帮手”韩华海洋进场。
韩华的深度参与,被视为特朗普“借盟友之力”实现“造船梦”的关键支点。
韩华去年刚买下费城造船厂,扬言砸 50 亿美元给美军造补给舰。
可它嘴上硬、身体诚实:船板、电控、特种钢一大半都得从中国买。
费城造船厂的日常运营、新船建造和维修,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特别是来自中国的钢材、机械设备以及稀土永磁电机等关键零部件。
中方的反制可能涉及限制或禁止向这些子公司出口相关材料和设备。
中国一纸禁令,等于把韩华的血管掐了,费城船厂立刻面临断粮。
韩华NSMV(新一代多用途补给船)原本 2026 年要交首舰,现在关键设备延迟 6–9 个月,船台周期被迫空转。
船台一空转,固定费用,如干船坞租金、贷款利息、工会工资,每天烧几十万美金,等于把“利润”反向吃光。
私人客户一看报价上涨、交付不保,立刻转向韩国或中国船厂。
失去商业订单,费城船厂只能靠海军孤单单几条船吊命,规模效应进一步丧失,单位成本再度飙升,形成“越贵越没人买、越没人买越贵”的死循环。
国会即使追加补贴,先被高价零部件和延期罚款吃掉一大半。
剩余的钱还要应付工会加薪、材料通胀,结果“补了等于没补”。
到头来,美国造船的“成本劣势”不是缩小,而是被放大镜直接点燃。
只要中国供应链大门不完全打开,费城船厂每造一条船都像在沙漠里买矿泉水。喝得贵还喝得慢。
NSMV 等项目拖得起一年,拖不起三年;成本曲线一起飞,“让美国造船再次伟大”就只能停留在竞选口号里。
而且美国造船产能只剩全球 1%,工人缺 3 万,图纸有了没人干。
把韩国老板请来也解决不了“缺零件、缺人手”的双重空档。
中国这一棍子,正好打在“外援+本土”都没准备好的空挡上。
特朗普原本想靠加税、罚款把中国船挤出美国港口,再用罚来的钱补贴自家船厂。
结果中国反手也对美国船收费,还留了个“听话就能豁免”的口子,让美国货主、能源公司先跳起来反对。
回过头来说,韩华本来对投资美国的信心就不足,此次更因此事件而动摇。
之前承诺的50亿美元的投资能否到位、能否获得预期的回报,将受到严重质疑。
韩华集团的股价在制裁声明后出现下跌,反映了市场的担忧。自身都难保,如何“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
中方发出的信号非常明确:韩美可以合作,但是不要以牺牲中方利益为前提。
这场以航运和造船业为焦点的新一轮较量,中国以“切中要害”的打击,给特朗普的野心浇了一盆冷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