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女子请育儿假遭拒,上司嘲讽她该看精神医生!网友:我站公司
你能想象,有人会为一个玩具娃娃申请育儿假吗?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的事,最近在巴西真实上演,并引爆了社交媒体。事件的主角是一位32岁的巴西女性。
她向所在公司提出申请,要求休育儿假,理由是需要在家全身心照顾她“新生的孩子”。
然而,公司管理层在审核时发现,她口中需要呵护的“婴儿”,并非真实的骨肉,而是一个极其逼真的“重生娃娃”。
所谓“重生娃娃”,是一种高度仿真的婴儿玩偶,它们拥有细腻的皮肤、清晰的血管甚至细微的胎毛,触感和外观都足以以假乱真。
这些娃娃价格不菲,从几万到十几万日元不等,最初多用于影视道具,后来也逐渐成为一些人情感寄托的对象。
可想而知,她的请假申请被公司断然拒绝。
更让事情升级的是,她的上司在拒绝的同时,还直言不讳地建议她“应该去看看精神科医生”。
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她。她感到自己的名誉和情感受到了双重伤害,认为公司否定了她倾注在娃娃身上的“母性与爱”。一怒之下,她将公司告上法庭,索要赔偿。
公司方面的立场则非常明确:育儿假是为抚育真实人类幼崽而设立的社会福利,一个玩偶并不在此列。当事人需要的或许并非假期,而是专业的心理疏导。
这场官司的结局出人意料地迅速。起诉仅两天后,女子便主动撤诉,法院也因此免除了她的诉讼费用。这场风波虽然戛然而止,但它所引发的讨论却在持续发酵,尤其是在日本网友中,出现了几乎一边倒的声音。
绝大多数日本网友这次选择站在公司一边。他们认为,公司的决定合情合理。
“用自己的带薪年假来照顾娃娃,或许还能理解。但申请育儿假,这实在太荒唐了。这根本就不是育儿行为。”一位网友评论道。
这种观点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看法,即个人爱好不能凌驾于社会规则之上。
另一位网友的发言则显得更为犀利:“我理解有人因为失去过孩子,用这种娃娃来疗愈伤痛。但因此就要申请育儿假,这完全是两码事,让人震惊。”
更有网友担忧,如果此例一开,会带来糟糕的连锁反应。
“如果照顾娃娃可以休假,那是不是以后养宠物的人也能申请育儿假?这会让社会福利体系乱套的。我们必须分清现实和虚拟的界限。”
事实上,围绕“重生娃娃”的争议早已有之。它们最初被创造出来,是作为一种治疗工具,用于安抚经历丧子之痛或无法生育的父母,在老年痴呆症护理等领域也有一席之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用途在一些人那里逐渐发生了变化。
一部分拥趸认为,这是一种“无痛当爸妈”的完美方式。
他们可以享受照顾小婴儿的乐趣,满足自己的母性或父性情结,却无需承担真实养育孩子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健康风险和个人自由的牺牲。而且,这个“孩子”永远不会长大,不会叛逆,永远保持可爱的模样。
但正如许多日本网友指出的,无论多么逼真,娃娃终究是娃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