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忍!”泰国议员怒斥:为打击政敌,牺牲57万工人的活命钱?
泰国最近在推一个养老金新方案,本来是件好事,结果却闹得有点糟。这个方案从2020年就开始琢磨,2025年3月刚被社保委员会批了原则,按说能让57万现在领养老金的人收入涨10%,未来十年要退休的300万人也能多拿7%。
我平时挺关注各国社保政策的,知道泰国不少退休人员日子不好过。
有不少人按规定该拿4000到5000泰铢,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800到1000块,可实际到手还不到2000泰铢,也就400来块钱。
这点钱在现在的物价下,想维持基本生活太难了,所以一开始看到这个改革方案,我还觉得泰国政府总算办了件实事。
本是惠民好政策,线上咨询却冒出“异常流量”负责这事的社保委员会成员Sustarum说,方案在线上问大家意见的时候,一开始挺正常的。
支持率稳定在六成多,反对的三成多,每小时也就收到10来条意见,看着都是真实想法。
可到了10月11号到12号,情况突然不对了,平台流量一下子飙到每小时900多人,是平时的90倍。
说实话,这数据一看就有问题,哪会突然有这么多人扎堆提意见?后来才发现,这些意见里好多都是重复的,比如翻来覆去说“新方案损害第33条参保人利益”,而且提交的IP地址集中在泰国东北部几个地方,还大多是凌晨提交的。
本来想觉得只是小插曲,后来发现背后牵扯的利益挺复杂,Sustarum直接说了,怀疑是某些政治团体在搞鬼。
这些人把这个改革当成对手的“政治成果”,不想让对方好过,就故意用机器人或者组织人刷意见,想搅黄这事。
我觉得这就有点不地道了,养老金关系到几十万人的吃饭问题,拿这个当政治博弈的工具,最后坑的还是普通工人。
负责解释方案的人民党议员Rukchanok也挺无奈,她反复说“新方案不会损害任何人利益”,那些说“第33条参保人要吃亏”的都是谣言。
她还举了例子,说改革就是想让那些每月只拿400块的人能多拿点,“不会让人变富,但能让他们呼吸更轻松”。
这话我挺认同的,民生政策不用搞得多宏大,能解决点实际困难就够了。
改革想落地不容易,还得学学别人的招虽然方案有专业机构支持,世界银行也建议泰国赶紧改,毕竟泰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再过二十年退休的人一多,现有养老金体系可能就撑不住了。
但现在想落地,麻烦还不少,反对党已经放话,要在国会听证的时候提修正案,想拦住雇主供款比例上调的事。
泰国执政党得拉着三个小党派才能凑够票数,要是谈不拢,方案可能就得拖。
还有些受反对党影响的劳工团体,计划在10月底听证前搞抗议,说要“保护第33条群体利益”,其实就是在给政府施压。
另外,泰国还有个麻烦事,非正规就业的人太多了,比如打零工的、摆摊的,这些人占了总就业人口的一半还多。
他们收入不稳定,很难一直交养老金,现在参保率才三成多,要是这些人覆盖不到,改革的普惠性就差远了,养老金体系也还是不稳固。
其实别的国家也遇到过类似问题,比如马来西亚2023年改养老金的时候,也有人在线上刷意见。
他们的办法挺实在,让提意见的人绑定身份证,一个人只能提一次,还能用AI挑出重复的、异常的意见,最后过滤掉了九成的干扰信息。
他们还去社区开线下听证会,专门找那些不上网的低收入人群问意见,这样就不会漏掉真实需求。
泰国其实也能学学这个思路,先在技术上把好关,绑身份证、用AI过滤,别让虚假意见占了地方。
然后多去市场、社区开宣讲会,拿真实案例说话,比如告诉大家“某某阿姨改革前每月拿1800泰铢,改革后能拿到2000泰铢”,这样谣言自然就没市场了。
执政党也可以跟中间党派商量商量,比如雇主供款比例分三年慢慢涨,别让企业一下子有压力,这样也容易争取支持。
说到底,这个养老金改革不是给谁争政绩,而是为了让57万现在领钱的人、300万未来要退休的人能过得好点。
把民生政策拖进政治博弈里,最后受损失的还是普通老百姓,希望泰国能早点排除干扰,把方案落实了,让那些靠养老金过日子的人真能“呼吸更轻松”。
你们觉得,要是自己遇到这种“好事被政治搅和”的情况,该怎么让政策顺利落地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