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8 13:32

中美贸易战升级!中方精准反制掐住美方“命脉”,特朗普自食苦果

近段时间中美关系因彼此间的贸易摩擦变得无比紧张,如今中美贸易领域的交锋更是从试探走向实质对抗。
在此之前美国主动出台对中国船只针对性收费政策后,中国迅速启动对等反制,让人没想到的是首个被实际收费的标的并非中国船只,而是美国籍船舶。

这一细节正是双方博弈态势的鲜活注脚,这场博弈的背后,是美国内部治理困境与外部战略冒进的双重叠加,也考验着中国的应对智慧。
美国军方近期暴露出的薪资危机,成为其内部治理失序的典型缩影。
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同期披露,因国会未通过专项拨款,美军一度陷入薪资发放停滞困境。

为规避政府停摆风险,美方不得不挪用80亿美元军方科研经费填补薪资缺口,才确保本周军人薪资正常发放。
但此前两周的薪资断供已造成连锁影响,美国《星条旗报》曾报道,多地军属因生计所迫前往社区救济站领取免费食品,部分基地周边的平价超市也出现军属集中采购低价商品的现象。

这种内部民生与国防投入的失衡,为美国发起贸易战的决策埋下了隐性隐患。
就在内部问题尚未纾解时,美国主动打响了贸易领域的三大战役,船舶停泊费首当其冲。
美方明确规定中国籍货运集装箱船进入美国港口,需缴纳额外停泊费用,单艘收费标准从十几万元至千万元不等。

依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对等原则,中国随即出台镜像政策,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
政策落地后中国海关总署与交通运输部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据港口通关数据显示,首艘被收费的美国籍船舶已按标准缴纳1000余万元人民币费用,完成通关后正常离港。

反观美国其港口管理系统陷入混乱:因部分管理人员停薪休假两周,收费标准细则、申报表格模板等核心操作文件均未及时更新。
美国港口管理协会发布的临时声明显示,基层操作人员只能“凭经验估算申报”,且明确告知申报方“需自行承担后续核查风险”。

这种执行层面的脱节,让美方的收费政策沦为“纸面威慑”,首轮交锋中中国以规范执行实现阶段性优势。
相较于船舶停泊费的直接交锋,大豆贸易领域的博弈更显迂回,中国停止进口美国大豆的决策,直接触动了美国农业州的核心利益。

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公开表示,中国的这一举措“带有敌意”,并宣称将以“停止进口中国食用油”作为反制。
这一反制逻辑引发普遍疑问,实则源于特殊的能源利用场景:特朗普所指的“食用油”并非食用级产品,而是中国俗称的“地沟油”,即废弃食用油脂。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废弃食用油脂是生物柴油的优质原料,提炼的航空燃料可使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60%以上,因此美国政府对该类原料进口设有专项补贴。
美国农业部(USDA)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出口的废弃食用油脂中,43%流向美国市场,支撑着其生物能源产业的原料供应。

但特朗普的反制声明忽视了关键事实:废弃食用油脂作为环保再生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废弃食用油脂回收加工国,已与欧盟、东南亚多国签订长期供应协议,美方的“禁令”实则为其他买家创造了市场空间。

除此之外双方的另一对抗焦点聚焦在稀土领域,中国出台的管控措施更显精准。
根据最新公布的稀土管控措施规定,出口若含0.1%及以上中国产稀土成分或者使用中国稀土技术的产品,必须经过中国相关部门的许可。

这一要求并非刻意设置壁垒,而是基于稀土资源的战略属性,稀土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维生素”,其开采与加工涉及资源保护与数据安全。
从三场战役的当前态势可见,中国的应对始终坚守三大原则:对等反制确保权益不受损、规范执行保障政策落地、精准施策直击关键领域。

相较于美国的政策仓促与执行紊乱,中国的优势在于稳定的治理体系与完整的产业支撑。
海关系统的高效执行、稀土产业的全链条管控、再生资源的市场调配能力,共同构成了博弈的底气。

正如商务部发言人在月度例行发布会中所言,中国从不主动挑起贸易摩擦,但有能力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本月作为博弈的关键窗口期,美方内部治理的短板与中国战略的稳定性形成鲜明对比。

这场交锋的最终走向,不仅关乎双边贸易平衡,更将重塑全球贸易的规则体系,而中国显然已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实现应得的发展权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美贸易战升级!中方精准反制掐住美方“命脉”,特朗普自食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