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稀土战”越打越激烈,西方先从蒙古身上,找到了突破口?
中美围绕稀土激烈攻防之际,西方从蒙古身上找到突破口?纽约曼哈顿地区法院消息称,该法院准备批准英国矿业巨头力拓集团向部分投资者支付1.385亿美元,以结束一场从2018年持续至今的投资诉讼。
【力拓集团遇到的麻烦与位于蒙古的奥尤陶勒盖铜矿有关】
力拓集团的子公司绿松石山资源公司此前参与了总投资额高达69.25亿美元的蒙古奥尤陶勒盖铜矿项目,但部分投资者认为力拓与绿松石山没有如实披露项目的实际进展,向他们隐瞒了项目进度落后且严重超支的实际情况。
而随着法院准备批准这个“赔钱了事”的计划,这起纠纷得到了解决,力拓与绿松石山公司也有望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奥尤陶勒盖铜矿的开发之中。
就在力拓的麻烦得到解决之际,加拿大特洛伊矿业公司对外表示,如果一切顺利,该公司将于2026年年初获得政府许可证,正式开启位于蒙古东戈壁省、靠近中蒙边境的一个二氧化硅生产项目。
这两件事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但仍旧显示出了,西方矿业企业正加大在蒙古国的投资,而这背后是西方尝试另辟蹊径,挑战中国在部分关键矿产领域优势地位,改变全球产业链结构的整体布局。
【加拿大特洛伊矿业有望启动一个位于中蒙边境附近的二氧化硅项目】
美国等西方国家,近些年一直在积极寻求与蒙古构建合作伙伴关系,尝试通过蒙古确保铜、金、稀土等关键矿产资源的供应,降低对于中国的依赖。
2023年,美蒙两国签署政府间备忘录,明确美国将会加大对于蒙古国采矿、冶金等产业的投资,拜登政府当时信誓旦旦地表示,与蒙古的合作将为所谓“安全供应链”提供支撑。
在特朗普重返白宫,挑起新一轮全球贸易战,中国全面加强稀土等稀有矿产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后,西方无疑会加大在蒙古的投入,且其投资范围可能会从铜、二氧化硅等产业延伸到稀土产业等稀有矿产。
此外,印度近期同样有意加强与蒙古的合作,印蒙两国刚刚签署一份有关地质探查和矿产资源开发的谅解备忘录,准备加强在相关领域的技术交流。
【蒙古总统呼日勒苏赫几天前访问印度】
同时,双方在寻求通过第三国港口,打造新的物流通道,印度现在中意的合作伙伴,不是港口距离蒙古和印度更近的中国,而是蒙古的北方邻国俄罗斯。
印度外交部透露称,新德里正与俄蒙进行沟通,想要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将蒙古的煤炭运送到俄罗斯远东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再从该港口装船运到印度。
虽说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基建水平不高,西伯利亚大铁路等几条交通大动脉都运力紧张,就算俄罗斯同意合作,这条运输线的运力也较为有限,可一旦未来印度再与西方展开合作,这条运输线,仍有可能成为西方打破地缘阻碍,从蒙古获得稀土供应的一条潜在路线。
不过,我们不必过分担忧。
首先,蒙古国的矿产开发水平有限,境内基础设施不完善,美国、印度等国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才能够完成在蒙古的布局,将该国的矿产握在手里。
【蒙古的很多矿区在渺无人烟的戈壁滩上】
在此过程中,蒙古动荡的政治局势、根深蒂固的腐败等问题,都会对他们的投资行动造成干扰。
力拓之前在奥尤陶勒盖铜矿项目上,就陷入了与蒙古政府围绕股权等问题的长期谈判。
其次,部分稀有矿产主要分布在中国,其他国家就算完成了本国的相关矿产开发,也很难完全超越中国、
蒙古的稀土资源就是以轻稀土为主,军工等产业需要的中重稀土储备量有限,中国境内则有着几乎全部的稀土元素,中重稀土储量同样不小。
最后,光有资源不足以动摇中国在相关产业链中的地位,冶炼技术和产能才是困扰美印等国的最大难题。
【只有矿产没有冶炼技术,很难动摇中国在产业链上的地位】
美国本土就有几处稀土矿,可美国开采的大部分稀土要运到中国来进行精炼加工。
在中国已经对稀土等矿产的加工技术进行出口管控的情况下,美印等国要独立建立自己的产业链需要很长时间。
最后总结一下,西方资本与战略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涌入蒙古,试图在这片矿产富饶的土地上开辟一条“去中国化”的供应链走廊。
然而,这张看似宏大的战略蓝图,在蒙古特殊的现实地理情况、薄弱的基础设施、复杂的内部治理以及中国在产业链后端难以撼动的技术壁垒面前,正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这场围绕关键矿产的博弈,与其说是一场即将颠覆格局的闪电战,不如说是一场考验各方耐力、财力与技术实力的持久战。
中国的优势,源于数十年构建的全产业链,绝非西方短期内通过资本投入便能轻易绕过。资源争夺的序幕已然拉开,但西方想要真正改变全球稀土与关键矿产的现有格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时间恰恰不在他们那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