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豪“虫宴”,五间房管饱
### 五间房,五条虫!万豪这波操作,是把顾客当“诱饵”了吗?这事儿听着就离谱。一位女士国庆假期去上海玩,想着住个好点的酒店,选了徐家汇一家新开的万豪万枫。结果呢?一晚上连换了五间房,跟玩“跳房子”似的,可每间床上都有活虫在“开派对”。折腾到凌晨两三点,这位女士直接崩溃了。更气人的是,第二天早上起来,枕头上还有虫,脸上身上都起了红疹。她赶紧退房,酒店呢?就退了当晚房费,连句正经道歉都没有。直到这位女士在网上发了帖子,酒店才慢悠悠地派人出来沟通。这哪是住酒店,这简直是参加了一场“深夜捉虫大赛”啊。
说到这个,酒店后来给的解释,简直是“神来之笔”。他们说,因为酒店刚开业,家具新,通风不够,加上天热,所以长虫了。**“新开业”根本不是卫生问题的挡箭牌,反而更像是一块遮羞布,盖住的是开业前准备工作的“烂摊子”。**你想啊,万豪这种国际大牌,开一家新酒店的标准流程里,专业的消杀和通风是必须的吧?这就跟开餐馆一样,锅碗瓢盆总得消毒了才能用吧?他们把这个锅甩给“通风不足”,说白了就是为了赶在国庆假期这个“黄金档”赶紧开业赚钱,把最基础的准备工作给省了。这种“赶工”心态,才是虫子滋生的温床。根据一些行业规范,新装修的酒店在正式营业前,通常需要经过至少一到两次的专业消杀,并且有足够的空置通风期,显然这家酒店可能把这些都当成了“选修课”。
对了,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万豪国际集团客服的回应也很有意思,他们说“让酒店自己回应”。这操作,熟悉不熟悉?**万豪集团让酒店自己“回应”,这操作有点像“甩锅”。品牌光环再亮,也架不住底下这么“开疆拓土”地折腾。**万豪这些年全球扩张的速度快得惊人,酒店数量蹭蹭往上涨。这种“跑马圈地”的模式,很容易让品控变成一句空话。集团总部可能只管收品牌管理费,对具体酒店的日常运营监督就力不从心了。消费者冲着“万豪”这块金字招牌去的,出了问题,总部却像个“斯文人”一样摆摆手说“那是他们家的事”,这不就是把自己的“坚固的盟友”——也就是消费者的信任,当成了可以随时牺牲的“不可靠伙伴”吗?长此以往,品牌价值就会被这些“小问题”慢慢蛀空。
最让人心里发凉的,是酒店的反应速度。女士在前台投诉,他们冷处理;女士在网上发帖,他们秒回应。**酒店的反应速度,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不见兔子不撒鹰”。消费者的投诉在他们眼里,可能远不如一条热搜来得有分量。**这说明他们的危机公关预案,可能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如何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他们不是在服务顾客,而是在管理舆论。这种逻辑下,道歉和赔偿不是为了表达“善意”,而是为了平息事端的“后备保险”。可以预见,如果这件事没在网上闹大,那位女士可能连一句正式的道歉都得不到。这就像谈恋爱一样,对方只有在你闹着要分手的时候,才想起你的好,这样的“福音”,你敢要吗?
说到底,花七八百一晚住高档酒店,买的不仅仅是一张床,更是一份安心和体面。当连“床上没虫”这种最基本的需求都成了奢望时,品牌的“有功之臣”身份就该被打上问号了。这次事件,与其说是一次偶然的卫生事故,不如说是高速扩张下品牌管理失控的一个缩影。希望卫健委的调查能给个说法,也希望所有酒店都能明白,别把消费者的耐心当成可以无限透支的“贡献”。大家出去住酒店,最怕碰到什么事儿?评论区聊聊你的“踩坑”经历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