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喊话普京停火,数小时后300架无人机袭乌,能源设施成废墟
2025 年 10 月中旬,俄乌冲突的硝烟再次因一场大规模袭击变得浓烈。特朗普刚在椭圆形办公室公开呼吁普京停止对乌克兰民众的伤害,短短几小时后,俄罗斯的无人机与导弹就密集飞向乌克兰多个地区,能源设施首当其冲沦为废墟。
这戏剧性的转折不仅让局势再度紧张,也让即将到来的冬季,对乌克兰民众而言更添一层寒意。
10 月 15 日,特朗普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曾被部分舆论视为缓解冲突的信号。
他明确敦促普京 “停止伤害乌克兰民众”,并透露计划在 10 月 17 日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白宫会面,讨论远程打击能力、防空需求以及美国是否提供 “战斧” 导弹等关键议题。
彼时,不少关注冲突的人都在期待,这次会面或许能为局势带来一丝转机。
但没人想到,转折会以这样的方式到来。
10 月 16 日凌晨 5 点 20 分左右,俄罗斯多座机场的米格 - 31 轰炸机陆续起飞。
没过多久,乌克兰的哈尔科夫、波尔塔瓦、苏梅、文尼察、切尔尼戈夫等地区就接连传来爆炸声,一场大规模袭击毫无预兆地展开。
泽连斯基很快在 X 网站发文证实,俄罗斯此次出动了 300 多架攻击无人机和 37 枚导弹,其中还包含相当数量的弹道导弹。
他在文中无奈提到,“今年秋天,俄罗斯人利用每一天的时间攻击我们的能源基础设施”,字里行间满是对局势的担忧。
袭击造成的破坏迅速显现。
哈尔科夫市及周边的伊齐乌姆镇、基洛沃格勒州的克罗皮夫尼茨基市,都出现了建筑损毁的情况。
切尔尼戈夫州更是祸不单行,先是一座未公开名称的企业遭袭,随后尼任镇的一栋居民楼被无人机击中,两名居民受伤,原本平静的清晨瞬间被恐慌笼罩。
能源领域的损失更为严重。
乌克兰能源生产商 DTEK 发布消息称,波尔塔瓦州的一处天然气设施在袭击中受损,现场设备严重变形,管道出现泄漏,工作人员只能紧急关闭相关阀门,暂停供应。
而这只是冰山一角,随着救援与统计工作推进,更多受损的能源设施被陆续发现,部分地区已经出现断电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近期俄罗斯首次针对乌克兰能源设施发动袭击。
就在 10 月 10 日,基辅遭遇大规模导弹袭击,当地一座火力发电厂被击中后停止运转,导致数十万户家庭断电。
更令人痛心的是,那次袭击还造成 1 名儿童死亡、24 人受伤,其中有 5 人是参与救援的消防员。
当时基辅市民安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早上起来准备做早餐,突然听到巨响,然后家里就黑了,孩子吓得哭个不停,我们只能裹着厚衣服在客厅待着,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恢复供电”。
如今不到一周时间,类似的场景再次在乌克兰多地上演,且规模更大、范围更广。
面对美国可能向乌克兰提供 “战斧” 导弹的消息,俄罗斯方面也迅速作出回应。
俄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若美国真的交付 “战斧” 导弹,将被视为 “严重升级局势的行为”,俄罗斯会采取 “强硬且必要的措施” 予以回应。
这番表态与俄罗斯持续对乌发动远程打击的行动形成对比,也让外界对接下来的局势走向更添忧虑。
随着 10 月下旬临近,乌克兰的天气逐渐恶化,夜晚时长不断增加,能源设施的稳定运行对民众而言愈发重要。
此前受袭击影响,基辅、哈尔科夫等城市已有部分居民开始储备过冬的取暖设备和应急物资。
在哈尔科夫市的一家超市里,市民彼得告诉记者,“现在买电暖器的人特别多,货架上剩下的都是功率小的,我昨天跑了三家店才买到一个,就怕冬天断电后家里太冷,老人和孩子扛不住”。
这场发生在特朗普喊话后的大规模袭击,再次凸显了俄乌冲突的复杂性与残酷性。
能源设施接连受损、民众生活受影响,每一个具体的案例都在提醒人们,和平从来都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
但即便局势严峻,乌克兰民众仍在努力应对困境,各国也在通过不同方式推动局势缓解。
相信随着各方持续沟通与努力,终会找到实现和平的路径,让乌克兰的冬天不再被战火与寒冷笼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