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回应美财长“稀土换关税”:战略博弈中的坚定立场
2025年10月1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回应美国财长贝森特“以关税豁免换取中国推迟稀土出口管制”的暗示,重申中方在稀土管控与经贸问题上的立场一以贯之。这场围绕关键战略资源的博弈,不仅暴露了美国产业链的脆弱性,更凸显了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维护核心利益的战略定力。美方“交易”背后的战略焦虑
贝森特的提议源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多重困境。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威胁加征100%关税导致美股单日蒸发5.5万亿元,企业成本飙升与通胀压力迫使美方寻求缓和;另一方面,中国4月实施的稀土出口管制已直击美国军工与高科技产业命门——F-35战斗机每架含417公斤中国加工的稀土材料,特斯拉Model 3的永磁电机依赖中国供应链,而美国本土稀土提炼产能仅能满足10%需求。这种“卡脖子”困境迫使美方试图通过谈判争取喘息空间。
中方反制:精准打击与战略定力
中国商务部与交通运输部的反制组合拳展现了“以我为主”的智慧。10月9日,六份出口管制公告将稀土、锑、镓等战略物资纳入许可管理,直接切断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关键原材料供应;针对美国船舶的特别港务费则对等回应其301调查措施。这些举措并非简单报复,而是基于对全球产业链的深度洞察——中国掌控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美国国防部报告承认,若断供90天,78%的国防承包商将停产。
核心立场:相互尊重才是正道
中方始终强调,贸易战没有赢家。商务部多次指出,美方长期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对华实施3000余项出口管制,而中国清单仅900余项。此次稀土管控升级,既是履行防扩散国际义务,也是对美方技术封锁的合理反制。林剑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动辄以高额关税威胁“不是与中方相处的正确之道”,敦促美方回到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轨道。
全球视角下的资源主权
这场博弈折射出全球化时代的深层矛盾。中国通过出口管制推动资源定价权重构,倒逼美国重新评估“脱钩断链”成本。而美国组建的“稀土联盟”因环保成本与技术瓶颈进展缓慢,短期内难以替代中国供应链。正如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分析,美国在稀土领域已丧失单边优势,任何施压行为都将反噬自身。
当前,中美经贸关系正站在关键转折点。中国用行动证明,维护核心利益与推动全球合作并非对立。唯有摒弃零和思维,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管控分歧,才能避免双输结局。稀土之争,终将回归理性对话的轨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