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7 18:19

默克尔曝西方对俄政策失败,指责东欧阻挠,俄外交官:真相更复杂

最近俄罗斯常驻维也纳国际组织代表乌里扬诺夫,在自己的Telegram频道发了条消息,说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好像承认了,2021到2025年西方对莫斯科的政策“明显失败”。
更有意思的是,默克尔还说这事儿得怪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乌里扬诺夫却补了句“现实情况比这复杂多了”,一下子把沉寂好久的西方对俄政策争议给挑起来了。
这事儿的源头是默克尔最近接受了匈牙利一个叫“游击队”的门户网站采访,她在采访里说,2021年的时候,自己跟法国那边商量着想搞个新的对俄直接谈判模式,用来替代之前的《明斯克协议》,结果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直接反对,这事儿就黄了。

她还挺直接地说“机制没有发生,我离开了岗位,入侵开始了”,这话听着就像在暗示,当时那个外交机会没抓住,跟后来冲突爆发有关系。
默克尔甩锅东欧引怒怼,俄外交官点出关键默克尔把责任推给东欧国家,人家肯定不乐意啊。
爱沙尼亚外交部直接回怼,说她这指控“厚颜无耻,绝对不属实”,立陶宛总统办公室也出来说,2021年俄罗斯的意图已经很清楚了,那时候跟俄对话根本没现实基础。

我觉得默克尔这波把责任全推给东欧国家,有点避重就轻了。
乌里扬诺夫说“现实更复杂”这话就挺客观的,西方对俄政策失败,怎么可能就几个东欧国家阻挠就能导致?这里面肯定牵扯到好多因素。
而且现在不少西方媒体也觉得,默克尔承认政策失败是对的,但把锅甩给别人,其实是在回避欧盟核心国家自己的决策问题。
要搞懂这场争议,还得回头看看被反复提到的《明斯克协议》,这东西可是之前解决乌克兰东部冲突的核心框架。

2014年9月,各方先签了份停火议定书,到2015年2月,包含13点内容的“明斯克协议二”也落地了,里面写得很清楚,顿巴斯要停火、重型武器得撤走,还有政治解决的路子。
可实际执行的时候,基辅方面一直没好好遵守,和平进程就这么拖着没进展。
《明斯克协议》原来是“拖延计”?西方政策早有隐患

更戏剧性的是,后来乌克兰前总统波罗申科、法国前总统奥朗德这些人都承认了,法、德、英这些国家从一开始就没真想落实《明斯克协议》,就是把它当“拖延战术”用,好给乌克兰争取时间增强军力。
听到这我还挺意外的,合着之前大家以为的“和平希望”,从根上就是个缓兵之计,这对盼着和平的人来说也太不负责任了。
2015到2021那几年,北约给乌克兰的军事援助确实不少,光训练士兵就超过10万人次,还送了反坦克导弹、无人机这些装备。

乌克兰陆军规模也从2015年的大概12万人,扩到了2021年的25万人,重型装备数量也涨了不少。
这么看,西方的“拖延战术”确实帮乌克兰做了不少军事准备,但也让局势变得更紧张了。
其实欧盟内部对俄态度的分歧早就存在了,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西欧国家比如德国,之前55%的天然气都从俄罗斯进口,所以更倾向于通过对话维持安全平衡,毕竟能源利益在那摆着,可东欧国家像波兰、立陶宛,因为二战和冷战的历史,对俄罗斯一直有很强的安全焦虑,就坚持要对俄强硬遏制。

这种认知上的差异,让欧盟对俄政策一直没法形成合力。
就像2018年,俄罗斯前特工在英国中毒那事儿之后,欧盟讨论对俄制裁的时候,波兰、立陶宛这些国家喊着要全面制裁,德国因为“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只同意制裁俄罗斯个别实体,当时的分歧就特别明显。
这种长期存在的分歧,其实早就给西方对俄政策埋下了隐患。
而且西方对俄政策还有个大问题,就是对俄罗斯的安全诉求估计得太不准了。

北约2004年、2009年两轮东扩,一下子吸纳了11个国家,里面还包括波罗的海三国,这明显挤压了俄罗斯的安全空间,可西方却觉得这只是“主权选择”,没考虑俄罗斯的感受。
加上政策目标也混乱,2021年默克尔想跟俄谈判,同时又在给乌克兰备战争取时间,又想对话又想强硬,方向都没弄明白,政策能成功才怪。
现在回头看,2021年那个外交窗口关闭之后,西方对俄又搞全面制裁、又给乌克兰送武器,可最后也没达到“削弱俄罗斯”“结束冲突”的目的,反而让欧洲陷入能源危机,通胀也高得不行,这其实就是政策失败的延续。

说到底,西方对俄政策的失败,是认知偏差、利益纠葛、内部分歧好多因素凑到一起导致的,不是默克尔说的那样,只怪几个东欧国家。
未来欧洲要是想真的实现安全稳定,就得放弃“阵营对抗”的想法,重新搞一个能兼顾各方安全诉求的对话机制。
默克尔这次的表态,或许就是在提醒大家,之前的路子走不通了,该换个思路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默克尔曝西方对俄政策失败,指责东欧阻挠,俄外交官:真相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