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7 13:24

不买大豆就是“经济敌对”?特朗普报复来了:停止进口中国食用油

特朗普现在为了让中国买他们的大豆,真是硬的不行来软的,软的不行又接着来硬的。
10月14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抛出重磅威胁,宣称中国“故意不买”美国大豆是“经济敌对行为”,考虑终止进口中国食用油作为反击。
就在前一天的10月13日,他还在俄亥俄州竞选集会上安抚支持者,说中美关系很快会好转,中国很快就会买他们的大豆。

可现实是,自5月起中国彻底停购美豆,1月至8月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暴跌88%,仓库积压量超4200万吨,收获季的新豆正面临烂仓风险。
而且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8月,美国对中国大豆出口量仅2.18亿蒲式耳,同比下滑88%,占总出口量的比例从往年的近半数跌至29%。
这是1999年以来,中国首次连续半年未订购美豆新船货。

虽然特朗普政府曾承诺9月25日启动农业补贴,金额从100亿美元加到140亿美元,但至今仅30%到账。
而且就算补贴下来了,美国农民也不怎么买账,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直言补贴治标不治本,农户需要的是稳定市场而非紧急援助。
协会也曾带队开拓越南、孟加拉等替代市场,可孟加拉仅采购40万吨,尼日利亚去年进口量才6.4万吨,加起来还不及中国往年订单的零头。

至于中国市场的空缺,早就被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填补,已经没有了美国大豆的一席之地了。
2025年上半年,中国自巴西进口大豆3600万吨,占比超70%,阿根廷凭借降税政策分得500万吨订单,乌拉圭的份额也提升至5%。
这不是临时替代,而是长期布局,过去三年中国已在巴西、阿根廷投资超200亿美元建设港口和仓储,确保南美大豆能直达国内。
巴西农业部长10月3日公开表示,与中国的大豆贸易已实现全年常态化,无需依赖美国供应。

而特朗普这次的威胁非但没能挽救大豆产业,反倒给美国能源行业埋下炸弹。
他口中要禁的“中国食用油”,根本不是美国家庭餐桌上的产品,而是用于生物燃料生产的废食用油,美国对这种原料的依赖度高达90%。
2024年,美国进口的127万吨废食用油中,114万吨来自中国,支撑着全美35%的生物柴油产能。

近些年,美国生物燃料行业本就处在困境中。
2024年底,40A掺混税收抵免到期,新推出的45Z清洁燃料抵免细则迟迟未定,导致行业产能大幅收缩。
美国环保署数据显示,税收抵免结束后,生物柴油和可再生柴油总产量下降58.8%,同比跌幅达50.2%。
威斯康星州的西杜比克生物柴油厂,因每加仑亏损0.46美元,自去年12月底起停产,创下2010年以来最长停工纪录。

如今特朗普的禁购威胁,更是雪上加霜,美国可再生燃料协会紧急致信白宫,警告此举将让生物柴油成本飙升300%,直接冲击《通胀削减法案》的脱碳目标。
有生物燃料企业负责人算了笔账,一旦失去中国原料,生产线只能停工,每天损失超百万美元。
更尴尬的是,美国早给自己断了后路,数月前已对中国废食用油加征125%关税,倒逼中国企业转向其他市场。

面对美方的反复,中方的应对始终沉稳且精准。
在大豆采购领域,转向南美早已不是临时举措,2025年上半年,中国自巴西进口大豆3600万吨,占比超70%,阿根廷凭借500万吨订单稳居第二,而美国仅靠年初长期合同维持22.83%的份额。
这背后是三年来的战略布局:中国在巴西、阿根廷投资超200亿美元建设港口和仓储,确保南美大豆能高效运抵国内,即便美国彻底失去中国市场,供应链也不会受影响。

这场由大豆引发的博弈,早已超出贸易本身。
美国大豆协会的焦虑、生物燃料企业的恐慌、农业州的支持率下滑,都在印证同一个事实:违背经济规律的政治操弄终将反噬自身。
中国用三年时间完成大豆进口渠道多元化,用精准管制守住稀土优势,靠的不是短期反击,而是长期布局。
特朗普的禁购威胁,终究无法改变美国对中国产业链的依赖,也救不了仓库里即将腐烂的大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买大豆就是“经济敌对”?特朗普报复来了:停止进口中国食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