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7 10:53

IMO碳税投票!美国:我反对,我上不去的船,谁也别想上


国际海事组织对航运业提出的净零计划
伦敦的IMO会议大幕刚启,霸权的阴影已先至。
10月14日,当全球目光聚焦这场决定航运业未来的投票。
美国用最蛮横的姿态嘶吼:我反对,这框架别想过!我不参与,谁支持谁遭殃!
10月10日,美国国务卿、交通部长、能源部长联署声明,抡起制裁大棒就砸向世界:
禁止相关国家船舶进入美国港口、征收额外港口费用、实行签证限制、制裁相关官员。
三天后变本加厉,将欧盟主导的方案污名化为“全球气候监管的新殖民式输出”,放话要对支持者“采取措施”。
特朗普更直言不讳:这是“由一个不可控的联合国组织对美国人征收的全球碳税”,会“推高能源、运输及休闲邮轮的成本”。
退谈判,
耍威胁,
扣帽子,
美国把多边舞台当成了自家后花园。


这哪是反对?是自私的拦路抢劫。
要知道,航运业每年排放7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石油消耗5%,5000吨以上船舶更是包揽85%的海运排放。
中国、欧盟、日本、印度等多数国家早站定支持阵营。
10月初,日本船东协会、比利时皇家船东协会、荷兰皇家船东协会、新加坡船东协会、英国航运商会、挪威船东协会以及丹麦航运等七家船东协会联名力挺。
中国成带头大哥,针锋相对,接连出手。
中国直接亮剑:美方“以高关税相威胁,这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
中国商船队规模占全球15%以上,却始终站在全球减排大局,始终强调“不让减排成为发展中国家的负担”,给出了中国方案。
可美国不管这些:
我能源利益不能碰,我航运成本不能涨,哪怕全球脱碳进程受阻,哪怕气候危机加剧,都与我无关。
其交通部长肖恩·达菲的话露了底:“不会让‘过激’的气候议程损害我国经济、让外国对手受益”。

美国交通部长肖恩·达菲
这哪是表态?是卑劣的精准恐吓。
美国算准了谁软捏谁:
菲律宾是全球最大船员来源国,4月还支持框架,可美国一句“签证限制”就让其首当其冲;
加勒比岛国靠美国邮轮业吃饭,稍有不从就可能经济崩盘。
果然,做美国的对手很闹心,做美国的朋友很危险,做美国的盟友很致命。
大家都看得透彻:
“对美国影响更敏感、面对报复更脆弱的国家”或被逼弃权,投票将更焦灼。
这就是美国的逻辑:
顺我者未必昌,逆我者必定亡;
我上不去的船,就得把别人的船桨也砸断。


但霸权挡不住大势,威胁吓不退共识。
欧盟13日明确表态“全力支持”,作为“伦敦时刻”的高光,英国也免为其难的紧随其后;
波士顿咨询公司彼得·詹姆森直言:“政治施压不足以改变结果”;
IMO秘书长多明戈斯更戳破美国的虚张声势:“即便美国不参与,也难以完全规避”。
因为公约允许成员国检查甚至扣留不合规船舶。
而中国作为港口大国,完全有能力依据IMO公约对不合规船舶实施检查扣留。
更关键的是,2/3多数赞成票即可让框架获批,美国的反对票撑不起霸权野心。
当七家协会的1/4运力站台,
当63票赞成碾压16票反对的前序投票摆在哪,
当2028年每吨最高380美元的碳税即将落地,
美国的大棒只会砸碎自己的多边信誉。


这场投票从来不是碳税之争,
这是多边与单边的对决,是正义与霸权的较量。
美国可以嘶吼“我反对”,但挡不住全球减碳的车轮;
可以挥舞制裁大棒,但吓不倒2/3多数的共识。
历史会记住:
2024年10月,有个国家想靠霸权拦路,最终只成了多边进程里的跳梁小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IMO碳税投票!美国:我反对,我上不去的船,谁也别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