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加征关税依然有效,中方是如何还击的?对中美带来哪些影响
10月13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从华盛顿传来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被问及11月1日对华商品加征100%关税的计划是否依然有效时,明确回应“是的,当前有效,我们要看一看接下来会怎样”。这番话彻底打破了外界对美方可能暂缓关税措施的猜测,也意味着中美经贸摩擦的紧张局势没有丝毫缓和迹象。回溯到10月10日,特朗普就已在社交媒体上抛出这一“重磅炸弹”,宣称加征关税和对“所有关键软件”的出口管制将同步生效,理由是所谓北京“极其激进”的举动。面对美方的强硬施压,中方并未被动应对,而是迅速打出一套反制“连环拳”,这些举措不仅展现了中方的底气,也将给中美双方带来一系列深远影响。中方的反制“连环拳”首先体现在稀土领域的全面管控上。中国商务部此前连发六份公告,构建起一套覆盖稀土物项、技术、设备和原辅料的出口管制网络。从境外稀土物项到稀土开采加工技术,从生产设备到五种中重稀土,每一项管制都精准命中美方的“痛点”。要知道,美国的高科技、国防等产业高度依赖中国稀土,尤其是中重稀土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不可或缺。中方升级稀土出口管制,并非简单的贸易反制,而是依据法律法规完善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当行为,既维护了自身利益,也履行着防扩散等国际义务。除了稀土,中方还将锂电池等关键产业链产品纳入管制范围,这些产品是新能源汽车、储能等新兴产业的核心部件,美方相关产业短期内很难找到替代供应源。
在稀土等产业管制之外,中方还打出了“船舶特别港务费”这一针对性措施。虽然具体细节尚未完全公布,但这一举措显然是针对美国航运及相关贸易环节,通过调整港口费用,增加美方企业的运输成本,间接对冲美方关税带来的影响。中方的这些反制措施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经过充分评估后推出的,每一步都精准、克制,既避免了对全球产业链造成过大冲击,又能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且中方多次明确,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符合规定的申请都会获得许可,这也体现了中方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美方的单边制裁形成鲜明对比。
这场经贸博弈对中美双方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对美方而言,加征100%关税看似是“施压利器”,实则会让美国国内消费者和企业成为直接受害者。中国商品早已深度融入美国市场,从日常用品到工业零部件,加税后价格必然暴涨,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会显著增加。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美国企业更是面临两难选择,要么承受成本飙升的压力,要么花费巨额资金重建供应链,短期内都难以承受。而中方的稀土等管制措施,会直接卡住美国高科技和国防产业的“脖子”,那些依赖中国稀土的企业可能面临停产或产能大幅下降的风险。
对中方来说,虽然美方关税会对部分出口企业造成冲击,但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为应对风险提供了充足底气。中方企业可以通过开拓国内市场、转向其他国际市场来降低对美出口的依赖。而且中方的反制措施也能倒逼国内相关产业加速升级,比如在稀土深加工、锂电池技术等领域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减少对外依赖。同时,中方始终保持着开放的态度,愿意与各国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这也让中国在国际社会赢得了更多理解和支持。
总的来看,特朗普坚持加征关税的做法只会让中美经贸摩擦陷入恶性循环,而中方的“连环拳”反制则展现了维护自身利益的坚定决心。贸易战没有赢家,美方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极限施压换不来想要的结果,只会两败俱伤。当前最理性的选择,是美方尽快放弃单边主义做法,回到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轨道上来,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否则,随着双方措施的逐步落地,中美两国乃至全球经济都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这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结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