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日本女首相的“生死劫”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文|周淇然
10月14日,日本执政党自民党宣布将于21日召集临时国会,举行首相指名选举。这场原本几无悬念的权力交接,因公明党10月10日突然宣布结束与自民党长达26年的执政联盟而陡生变数。
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这位本将成为日本历史上首位女首相的政治人物,眼下正面临严峻挑战。
一、选举制度双轮驱动,权力更迭暗藏玄机日本首相产生机制遵循一套复杂的间接选举程序。首相并非由民众直接投票产生,而是由国会议员在特别会议上通过投票指名。
这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由赢得众议院选举的政党或联盟推选党魁,随后在国会两院进行首相指名选举。
根据规定,首相指名选举分别在众参两院同步进行。首轮投票中,候选人需获得过半票数方能直接胜出。若无人达标,则得票前两名的候选人进入第二轮决选,以简单多数决出胜负。
当两院选举结果出现分歧时,众议院的决议具有优先效力。这一制度设计赋予众议院更大权力,也使众议院席位分布成为决定首相人选的关键因素。
目前自民党在众议院占有196席,虽为第一大党,但不足465个总席位的半数。这一席位格局为政治博弈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埋下了高市早苗首相之路的变数。
国民民主党党首玉木雄一郎(左)和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右)可能角逐日本下任首相之位
二、高市早苗破冰女权壁垒,党内根基隐现裂痕高市早苗的政治征程已创造历史。在10月4日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她经过两轮苦战,最终以185票对181票的微弱优势险胜对手小泉进次郎。这场胜利使她成为自民党历史上首位女性总裁,并一度被认为将顺利接任首相。
然而,高市的胜利背后隐藏着深重的党内危机。第二轮投票中,有17名安倍派议员投下空白票,这一反常现象暴露了她党内支持的脆弱性。
当选后,为维持党内团结,高市不得不将关键职位分配给各派系——麻生派掌握财务大臣、茂木派掌管外务大臣、岸田派拿到党政调会长。这种权力分配固然是政治妥协的必然结果,却也限制了她的实际掌控力。
高市的政治背景同样构成了一把双刃剑。作为安倍晋三的政治门生,她继承了“安倍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主张通过更积极的财政扩张促进经济增长。
但同时,她也被贴上了“强硬保守派”的标签,其极右翼背景可能使拉拢政治伙伴的任务更加艰巨。
三、联盟破裂引爆危机,朝野博弈悬念迭起公明党退出执政联盟的决定,成为压倒高市早苗首相梦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明确表示,该党议员不会在首相指名选举的第一轮投票中支持高市。
这一表态直接改变了选举的力量对比。
失去公明党支持后,自民党在众议院的席位降至196席,而三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国民民主党和日本维新会——合计拥有210席。
若这三党成功推举统一候选人,且获得公明党的24票,总票数将达到234票,超过胜选所需的233票半数门槛。
在野党阵营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协商。14日下午,三大在野党举行干事长会议,并决定于15日举行党首会议,商讨共同推举首相候选人事宜。
国民民主党党首玉木雄一郎已表示自己“有决心成为首相”,而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则表态考虑投票给玉木。
自民党同样在积极寻找盟友。14日,自民党与国民民主党进行了干事长磋商。与此同时,自民党也与日本维新会接触,希望获得其支持。
这场政治博弈的结果将决定日本政坛是否迎来自2012年以来的首次政权更迭。
四、市场震荡预警风险,经济前景阴云笼罩日本政坛的动荡已引发金融市场剧烈反应。公明党退出执政联盟的消息传出后,东京股市出现全面抛售行情,日经225指数一度下跌逾600点。同时,日元买盘势头增强,日元兑美元汇率一度升至152.38日元。
债券市场同样不容乐观。因价格下跌,新发行的基准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1.7%,创下17年来最高水平。
更令人担忧的是,4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飙升至3.54%,财政部甚至取消了10年期国债的拍卖。这些迹象表明投资者对高市早苗主张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心存疑虑。
高市早苗的经济政策主张包括实施“新安倍经济学”,通过减税和扩大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然而,这些政策与日本政府债务超过GDP260%的严峻现实形成尖锐矛盾。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高市勉强当选,由于失去了公明党的支持,其施政难度将比前任石破茂更大。而如果三大在野党联合执政,由于缺乏共同执政理念也很难长期维持。
无论谁当选首相,都将面临持续通胀、对美投资压力、公共债务上升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多重挑战。政治不确定性只会让这些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困难。
随着10月21日临时国会会期的临近,日本政坛的这场大戏已进入高潮。高市早苗能否化解危机,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还是在于野党联合攻势下黯然退场,答案即将揭晓。
但可确定的是,这场政治博弈的结局将深远影响日本的经济走向与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