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顾美国,李在明下铁令,亲华派担任驻华使节,中方祭拜1位故人
明明美韩存在同盟体系,可李在明为何不顾华盛顿的脸色,把“亲华派”放在重要位置上?他到底在下怎样一步棋?
韩总统李在明上任后,韩国驻华大使这个位置,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空了整整九个月。偏偏就在美韩因为3500亿投资谈判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李在明出手了。14号,李在明在一场会议上,一锤定音,下铁令把“亲华派”卢载宪推上了这个关键岗位。这次人事安排绝不普通,为啥这么说呢?
要知道,李在明这次是顶着不小压力的。美国之前早就放出风声,希望韩国派个亲美派当驻华大使,最好能配合美国在供应链上围堵中国。可李在明偏偏不按常理出牌,不顾美国,绕开一众职业外交官,选了一位完全没有外交履历的卢载宪。为什么选他?不得不提到卢载宪的身份,他是前总统卢泰愚的儿子。李在明选他,等于是在向中国释放信号:对韩国来说,中韩关系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传承了几代人的“必答题”。韩国希望激活中韩曾经的那段友好历史记忆,让中韩关系能沿着卢泰愚开拓的方向,继续稳步向前,这比派十个生面孔的职业外交官来华,都更能表达诚意。
中韩关系缓和,韩国经济大概率可以增速,自然算是李在明政府的政绩,所以李在明才会这么做。有韩国官方数据显示:韩国所需的大量稀土、石墨都得从中国进口,换句话说就是,三星、SK海力士的生产线能否正常运作,得看中国的意思。而美国这时候还狮子大开口,要韩国拿出3500亿美元在美国投资建厂,然后再买美国1000亿美元的传统能源,不然美国就会对韩国加关税。李在明心里清楚,真要全听美国的,别说国内可能闹弹劾,中国万一在原材料上稍微一卡,韩国的造船、半导体这两大支柱产业立马就得停摆。所以他才任命卢载宪,等于是在对美国表态,韩国的选择,首先要基于韩国自身的利益。
更意味深长的是中方的呼应。就在卢载宪被提名之前,中国驻韩大使戴兵特意去了坡州,为卢泰愚扫墓,祭拜这位中韩建交功臣,还公开表示“感念他的历史性贡献”。中方高调祭奠故人,韩国派出故人之子担任大使,这一来一回,等于告诉全世界,中韩这份交情,是有历史根基的,不是美国想拆就能拆得动的。
回过头看,李在明这次的人事任命,实际上是一次精明的战略抉择。他不是在盲目地“反美”,而是在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中,为韩国寻找最有利的位置。他知道美国在亚太地区需要韩国,所以在敲竹杠时,不敢真的把韩国逼到绝境。所以李在明现在任命卢载宪,就是在通过巩固对华关系,来增强对美谈判的筹码。
卢载宪说,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来缓和中韩关系。这句话没毛病,“愚公移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追求短期速成,而是秉持一种长远的耐心和一代接一代的坚持。这恰恰是韩国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与生存现实之间,所必须要有的一种精神。对美国来说,韩国只是一颗依附在自己身上的棋子,可以舍弃的;但对韩国自身来说,中国是地理上搬不走的邻居,是经济血脉上无法切割的关键伙伴。这种矛盾,不是靠一次谈判、一项协议就能解决的,它需要的就是“愚公移山”般的智慧与定力。
所以李在明这道人事令,表面上是派一位驻华大使,实则是在为韩国的未来战略“移”开第一锹土,他要搬开的,是那座压在韩国自主外交,和外部压力之间的“大山”。选卢载宪,就是李在明在宣告:韩国的外交重心,必须从被动应对盟友的短期需求,转向经营与邻居的长期共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