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6 23:01

俄潜艇燃油泄漏,北约借机打压,中国海运安全恐遭威胁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直布罗陀海峡的海风里,最近飘着股不寻常的“味道”——不是地中海常见的咸湿气息,而是俄罗斯潜艇泄漏的燃油味,再混着北约趁机释放的舆论压力。
2025年9月末,一艘俄罗斯潜艇在这片连接地中海与大西洋的关键航道上出现燃油泄漏,后来被荷兰当局曝出“得靠拖船帮忙才能继续走”,没几天,北约秘书长又公开嘲讽俄罗斯海军“不行了”,说这艘潜艇是“一瘸一拐”返航的。
可有意思的是,俄罗斯方面却一口否认潜艇出了故障,强调浮出水面只是遵守国际规则。
这事儿看着像俄北约之间又一次口水战,但真就这么简单吗,对咱们这种高度依赖海上航道的国家来说,为啥说这起事件背后,藏着中国海运安全的潜在威胁?

2025年9月末的直布罗陀海峡,荷兰海事部门监测到一艘俄罗斯潜艇航行时出现了燃油泄漏的迹象,后续还观察到这艘潜艇得靠拖船辅助,才能继续往北海方向走。
很快,这艘潜艇的身份就被确认了,它是俄罗斯黑海舰队的“新罗西斯克”号柴电动力攻击潜艇,2014年正式服役,艇长约70米,最多能装50名艇员,还能配备“口径”巡航导弹,算是俄海军在地中海区域部署的重要装备之一。

到了10月9日,北约方面又放出了新消息:法国海军的一艘护卫舰在布列塔尼附近海域,发现了这艘“新罗西斯克”号,当时潜艇正浮在水面上,北约没说为啥要追踪这艘潜艇,只强调“一直在关注俄罗斯海军的动向”。
随着事件发酵,一个自称专门发布安全漏洞信息的俄罗斯Telegram频道也来添了把火,说“新罗西斯克”号的燃油不光漏到了海面上,还渗进了舱里,已经增加了爆炸风险,就是因为这个故障,潜艇才不得不浮出水面避险。

不过俄罗斯黑海舰队很快就反驳了这些说法,他们表示,“新罗西斯克”号当时正从地中海的部署任务中返航。
之所以会在英吉利海峡浮出水面,完全是为了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里的“无害通过”原则,属于常规操作,根本没有所谓的“技术故障”或者“爆炸风险”。
英国国防部门的一名消息人士也从侧面印证了“常规操作”的说法,透露俄罗斯潜艇穿越英吉利海峡时浮出水面,是过去这么多年来的常见做法,主要是为了跟沿岸国家说清航行意图,避免产生误判。

各方说法看着都有自己的依据,但背后的舆论角力很快就露了出来,10月中旬,在斯洛文尼亚举办的一场北约内部活动上,北约秘书长吕特特意提到了“新罗西斯克”号事件,话里话外都在嘲讽俄罗斯海军。
他说现在俄罗斯在地中海,实际上已经几乎没什么海军力量了,就剩下“新罗西斯克”号这么一艘孤零零还出了故障的潜艇,巡逻完只能“一瘸一拐”地往回开。
吕特还特意把现在的情况,跟1984年汤姆·克兰西的小说《猎杀红色十月号》做了对比,说小说里俄罗斯潜艇那种威慑力,现在早就没影了,现在的俄罗斯海军,更像是在“找最近的修理工”,哪儿还谈得上维护海上霸权。

吕特这番话,显然不只是单纯的“吐槽”,而是想借着这一件事,放大“俄罗斯海军衰落”的说法,而从俄海军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确实存在不少麻烦,这也成了北约方面的“论据”。
2022年就有个典型例子,俄罗斯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巡洋舰,被乌克兰导弹击中后沉没,这对俄海军的实力和士气都是不小的打击。
更棘手的是俄罗斯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这艘苏联时期造的航母,从2017年起就一直在北极港口摩尔曼斯克搞维修和改装,可进度一直不顺利。

2025年7月,有消息人士透露,这艘航母的维修改装工作已经停了,俄罗斯军方正在评估,是再投更多钱继续改,还是直接拉去当废品处理。
其实早在此前,“库兹涅佐夫”号就因“状况不佳”引发过争议,2017年它穿越英吉利海峡时,烟囱里冒出的滚滚黑烟被卫星拍了下来,当时的英国国防大臣迈克尔·法伦,还公开把它戏称为俄罗斯的“耻辱之舰”。
北约借着“新罗西斯克”号事件打压俄罗斯,本质上是地缘博弈的一部分,但这起事件的影响,可不光局限在俄北约双方。

对中国来说,直布罗陀海峡这边有任何动静,都可能牵动咱们海运安全的神经,原因很简单,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跟大西洋之间唯一的海上通道,也是中国跟欧洲、非洲做贸易的“生命线”之一。
中国海关总署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与欧洲、非洲的贸易里,超过六成的大宗商品,像原油、铁矿石、农产品这些,都得走“中国沿海—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欧洲/非洲港口”这条航线。

这条航线能不能通畅,直接关系到中国外贸供应链的稳定,更值得注意的是,北约对俄罗斯潜艇的高强度监控,已经让直布罗陀海峡及周边海域的“军事化氛围”变浓了,这次法国海军护卫舰追踪“新罗西斯克”号,就是北约加强区域监控的直接体现。
要是这种监控成了常态,很可能会带来两个潜在风险:一是如果俄罗斯跟北约在这个区域发生对峙或者摩擦,很容易波及到过往的第三方商船,比如导致航道临时封闭,商船被迫绕路。
而绕路往往会多花好几天时间,还得额外掏数十万美元的燃油成本。二是北约在关注俄罗斯动向的时候,可能会把监控范围扩大,对过往商船的“合规检查”要求也会更严。

地缘博弈引发的区域紧张,最后往往会让无辜的商船“买单”,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每年有上万艘商船在各大洋之间往返,在直布罗陀海峡这种关键航道,任何一点不确定因素,都可能被放大成影响全局的风险。
在全球地缘格局越来越复杂的当下,任何一起局部的军事或海事事件,都可能通过“航道”这个纽带,产生超出区域范围的连锁反应。

中国作为海上贸易大国,既不能忽视这些看着遥远的争议,也不用陷入“过度焦虑”,而是要通过提前布局、主动合作,把潜在风险转化成提升海运安全能力的契机。
只有守住了海上“生命线”的通畅和安全,中国外贸的稳定发展、全球供应链的韧性,才能有更扎实的保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俄潜艇燃油泄漏,北约借机打压,中国海运安全恐遭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