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总统前往莫斯科,要求普京交出阿萨德,并向中方释放信号
10月15日,一架专机降落在莫斯科,走下舷梯的是叙利亚过渡政府的新领导人艾哈迈德·沙拉。这是自一年前大马士革政权更迭以来,他首次踏出国门。然而,这位曾经与俄军有着“血海深仇”的领导人,为何会将首次出访的目的地选在昔日对手的首都?他此行的核心诉求是:要俄罗斯总统普京交出正被其庇护的叙利亚前总统巴沙尔·阿萨德。
沙拉手中究竟握有怎样的筹码,敢于向克里姆林宫提出如此棘手的要求?而普京又如何选?
引渡阿萨德
2024年12月,沙拉领导的武装力量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叙利亚全国,最终进入大马士革,宣告了阿萨德家族长达半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
阿萨德本人则在家人的陪同下,匆匆登上了前往莫斯科的飞机,开始了流亡生涯。
然而,权力的更迭并未给叙利亚带来即刻的和平与稳定。
沙拉领导的过渡政府从诞生之日起,就深陷于一场严峻的“合法性危机”。
尽管他积极展开外交攻势,先后与土耳其、沙特等地区大国恢复了关系,甚至迎来了德、法外长的罕见到访,美国特朗普政府也解除了大部分经济制裁,但国际社会的核心枷锁——联合国的普遍承认与全面制裁的解除——依旧遥不可及。
更致命的是,以色列的战机仍旧频繁越境空袭,而曾经被寄予厚望的西方盟友对此却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内外交困的现实,迫使沙拉必须走出一招险棋,而这步棋的落点,正是莫斯科。
他深知,要打破外交僵局,就必须解决与俄罗斯这个叙利亚局势中“最重要外部玩家”的复杂关系。
这场看似突兀的访问,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合法性突围战”。
沙拉向普京摊开的交易,内容清晰而直接。
他带来的核心筹码,是俄罗斯在中东地区最为看重的战略资产——位于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和赫梅米姆空军基地。
这两个基地是俄罗斯维持地中海军事存在、辐射中东与北非影响力的关键支点,被外界视为其在中东的“战略命门”。
在阿萨德政权倒台后,它们的命运便悬而未决。
沙拉没有选择强硬地驱逐俄军,而是展现了务实的外交手腕。
他向普京承诺,叙利亚新政权尊重过去达成的协议,愿意保障这两个基地的持续运作,并将其视为维护地区稳定的积极因素。
这无疑是给处于俄乌冲突泥潭、中东影响力有所收缩的俄罗斯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而他要求的回报,也同样直接——引渡巴沙尔·阿萨德。
对于沙拉而言,将阿萨德送上审判席,具有无可替代的政治意义。
一方面,叙利亚司法部门已对阿萨德发出缺席逮捕令,指控其在位期间犯下镇压民众、实施酷刑等严重罪行。对其进行审判,是回应国内民众诉求、实现过渡正义的关键一步。
另一方面,只要阿萨德一天得不到清算,沙拉的政权就始终摆脱不了“篡位者”的阴影,其执政的合法性就会持续受到挑战。
这个要求,无疑给普京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阿萨德曾是俄罗斯在中东最坚定的盟友,莫斯科曾不遗余力地支持他,才使其政权在内战中坚持了近十年。
如今若轻易将其交出,无异于背叛盟友,这将严重损害俄罗斯的国际信誉,让其他依赖俄罗斯庇护的国家心生寒意。
此外,关于阿萨德家族在俄罗斯及海外隐藏巨额财富的传闻,也可能成为克里姆林宫决策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向中方释放信号
然而,对于普京而言,现实的考量同样重要。
如今的俄罗斯,战略重心早已转向乌克兰,维持在中东的现有战略支点,远比保护一个已经失去权力的前总统更为重要。
沙拉政权主动示好,愿意承认基地的合法性,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
因此,外界普遍分析,普京或许不会全盘答应沙拉的要求,但双方极有可能就此展开漫长的谈判,寻求一种既能保全俄罗斯颜面,又能给予沙拉政权一定政治交代的妥协方案。
更为精妙的是,沙拉的目光并未仅仅锁定在莫斯科。
在与普京会晤前后,他巧妙地向世界释放了另一个重要信号——叙利亚正致力于同中国建立基于战略利益的稳定关系。
这步棋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其多边平衡外交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沙拉清醒地认识到,当下的叙利亚正处于美欧、俄罗斯、土耳其等多方势力的夹缝之中。
完全倒向任何一方都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亲近西方会激怒普京;依赖俄罗斯会被西方孤立;依靠邻国土耳其则难逃被控制的命运。
而中国的出现,恰好提供了“第三条路”。
沙拉在公开采访中直言,叙利亚急需中国的两样东西:联合国安理会的否决权和强大的战后重建能力。
前者是解除国际制裁、获得合法身份的“金钥匙”。
此前,中国曾因“新政权未回应反恐关切”而否决过相关提案,这表明了中国在联合国框架内的巨大影响力。
沙拉此举意在表明,新政权愿意与中方合作,以换取宝贵的外交支持。
沙拉的“莫斯科—北京双线操作”,实质上是一场高明的外交布局。
他以承认俄罗斯军事基地为筹码,在莫斯科进行一场关于阿萨德命运的艰难博弈;同时,他向东方伸出橄榄枝,试图借助中国的力量,为叙利亚的未来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正常化铺平道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