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救朋友硬接手榴弹,小伙成人质后遇难,哈马斯还4遗体身份曝光
前言上周末特拉维夫人质广场的风里,飘着40万人的哭声。
比平·乔希的妈妈举着儿子的照片,指甲盖都掐进手心:“我以为他能活到明年,跟我一起种尼泊尔的青稞。”
这个22岁的农业学生,刚到以色列3周就为救朋友徒手接手榴弹,可直到哈马斯归还他的遗体,家人还在等他下班煮奶茶。
更扎心的是,还有24个家庭没摸到亲人的骨灰盒。明明特朗普牵头的停火协议写了“全还”,咋说到没做到?
英雄的最后10秒,没换来活着回家比平·乔希的故事,听着就像电影里的情节,可每一步都是真的。
他是尼泊尔农业培训项目的学生,去年9月揣着种葡萄的梦想飞到以色列,刚在阿卢米姆基布兹安顿下来,10月7号的枪声就炸了。
那天他跟泰国工友们挤在避难所的水泥地上,听见外面脚步声越来越近。
突然“嗖”的一声,一颗手榴弹砸在脚边。乔希想都没想扑过去,攥着手榴弹往外扔,爆炸的气浪掀翻了屋顶,工友们都没事,他的血却溅在了墙上。
后来军方查监控才知道,他被抓进哈马斯营地没几天就死了,可遗体一直被攥着不放。
直到最近哈马斯还人,妈妈才见到儿子的最后一面:他穿的还是那天避难时穿的格子衬衫,口袋里还装着没送出去的尼泊尔糖。
音乐节上的音响师,死在没做完的梦里另一个回来的小伙盖·伊卢兹,是诺瓦音乐节的“老音响”。他给好多以色列歌手调过音,连舞台灯的开关位置都门清。
10月7号那天,他本来想躲在后台树后面,可武装分子撞开了门,他被拖出去的时候,腿上挨了一棍子。
被俘的日子里,他给爸妈发过最后一条消息:“妈,我在躲,别担心。”可爸妈没想到,这一“躲”就是两年。
军方说他是被活活熬死的,哈马斯不给治伤,伤口烂得流脓,他喊疼的声音,连押送的武装分子都听不下去。
去年12月爸妈接到死讯,可直到现在才拿到遗体。爸爸把他的音响师证挂在脖子上,逢人就说:“他最后调的那首歌,是我最爱的《希伯来摇篮曲》,咋就没给我多活两年?”
协议写了“全还”,咋还剩24个?这次哈马斯还了4个人,可剩下的24具遗体,像块石头压在家属心上。
之前特朗普搞的停火协议明明白白写着:以色列同意后72小时,必须释放所有生者跟死者,可现在生还者都走光了,遗体还剩一半。
人质家属论坛的头儿急得直拍桌子:“不是要‘全部’吗?咋能说话不算数?”有家属昨天才接到通知,说亲人早死了,当场瘫在广场上哭:“我每周都去墓地,以为他埋在里面,结果是空的!”
以色列急了,让哈马斯周二前必须还剩下的,可哈马斯跟没听见似的。有老百姓骂:“协议就是张废纸?那些死去的人,连回家的资格都没有?”
结语其实咱们看新闻,看到的都是“遗体归还”“协议条款”,可对那些家庭来说,那是孩子的最后一口气,是妈妈的最后一碗热饭,是爸爸挂在脖子上的工作证。
比平·乔希救了别人,可自己没被救回来;盖·伊卢兹想活着调完下一场音乐,可没等到。协议是给活人定的,可死者的尊严,咋能就这么算了?
哈马斯要是真有点良心,就赶紧把剩下的遗体还回来——人走了,也得让家人见最后一面吧?毕竟,这世上最疼的,不是没等到活人,是连最后一程都没陪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