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G7要对中国下手,欧盟便主动投怀送抱:我们要向中方展现实力
中国稀土出口新规刚落地没几天,欧盟就急着往G7怀里凑,还高调宣称“要向中方展现实力”。可这份“实力”到底能不能撑住它的高调,明眼人一看就清楚——一边忙着跟G7绑定施压,一边产业链又处处离不开中国,欧美政客们呐,总是“屁股决定脑袋”。
综合观察者网、央视新闻等多家媒体消息,10月9日中方出台稀土新规后,欧盟贸易委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就此表态,称要在G7的协调下对中方采取“强有力回应”,还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磋商,计划尽快召开G7视频会议。
欧盟轮值主席国丹麦则敦促欧盟“得展现贸易实力”,波兰则是嚷嚷着说什么“稀土被武器化”,渲染起所谓的“安全风险”。
但是此次中方出台新规内容明确,对“含有中国成分的境外稀土相关物项”、“中重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11月8日正式生效,同时设置了过渡期,保障合规企业的合同正常履行。
【欧盟贸易委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
所以中方只是依法依规办事,完善自身政策措施,当好负责任的大国角色,不像某些国家直接任由枪支武器泛滥,自二战结束以后,还到处煽风点火制造局部冲突。
而欧盟成立的最初目标应该是团结欧洲各国以应对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他们本来应该成为多边主义的一员,成为多极世界其中的一极,结果这两年来欧盟一直跟在美国屁股后面充当“打手”角色,甘愿为霸权主义开道、为单边主义铺路。
欧盟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不光第一时间找美国磋商,还对外宣称“只有G7集体行动才能形成威慑”,活像把G7当成了对抗中国的“后盾”。欧盟一副“底气十足”的样子,仿佛只要跟G7站一块儿,中国就得让步。
可这“底气”一碰到实际的产业链依赖,立马就露了原形。有数据显示,欧盟新能源产业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高达97.8%——德国车企每生产1万辆新能源车,就需要45吨来自中国的钕铁硼稀土材料,目前60%的电池原材料都得从中国进口。
法国风电产业更离不开,单台风机的核心组件就得用1吨中国稀土,要是供应链断了,欧盟整天吹嘘的“碳中和”目标,又得往后挪挪了。更有意思的是,欧盟一直吹的“技术优势”,其实也离不了中国。
全球唯一能造先进半导体设备的荷兰阿斯麦,如今已在为稀土供应链中断做准备,这跟欧盟官方宣称的“展现实力”比起来,简直是当面打了个反差。
欧盟的麻烦还不止这些,想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根本没那么容易。从实际情况看,欧盟本土规划的47个稀土相关项目,从立项到真正产出,至少得等10年,而且加工成本比中国高3到4倍,在市场上根本没竞争力。
就连欧盟自己的企业,都没把官方的“强硬表态”当回事,不少欧洲车企悄悄调整供应链,把中国稀土供应商的优先级提到最高。这些企业的动作,比任何口号都实在,明明白白揭示了欧盟产业链的真实处境。
说到底,欧盟喊着“向中方展现实力”,更像是借着G7造势的“狐假虎威”。真刀真枪的实力,从来不是靠凑一起施压撑起来的,得靠产业链自身能扛事,靠务实合作。
中国出台稀土新规,本就是按《出口管制法》办事,维护自身安全,还特意留了人道主义豁免和过渡期,给合规企业留足余地。
欧盟与其忙着跟G7“抱团取暖”搞表态,不如正视自己的依赖现实,拿出点真真切切的合作诚意。要知道,在稀土这种关键产业链上,硬扛着对抗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只有坐下来好好谈,才能找到双赢的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