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高考多残酷?130万考生抢印度理工9000名额,录取率全球最低
文/红墨
编辑/世界
颠覆认知的魔幻:印度高考作弊有多疯狂印度高考的操作,说出来能让不少人大跌眼镜,那张传遍网络的图片,不是搞笑段子,是真实发生的场景——一群家长爬上天台,往考场里递考试答案,就连现场看守的警察,都没上前阻止这种集体作弊行为。
2016年印度高考出过更荒唐的事,当年的文理科状元,后来被曝成绩全是作弊得来的。
文科状元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到政治学相关问题,居然说“政治学主要学烧菜做饭”;理科状元更离谱,声称水和H₂是两种不同物质,连最基础的化学常识都没有。
为了防作弊,印度学校想出的办法也够极端,有些学校要求考生不管男女,都得脱到只剩内衣才能进考场,就怕身上藏小抄。
还有学校专门聘请特种兵当监考官,觉得这样才能镇住想作弊的人, 2023年《印度斯坦时报》报道过一起作弊案,比哈尔邦有个考场,考生家长组团买通监考老师,用无人机往考场里投写满答案的小纸条,最后被无人机管控部门发现,才揭穿了这场闹剧。
你说印度高考这阵仗,比他们拍的歌舞剧还热闹,背后藏着的全是无奈。
全民作弊的根源:超越常识的内卷困局为啥印度高考会变成这副模样?核心就一个字——卷,卷到突破常识的那种。
2021年印度GDP达到3.1万亿美元,排在世界第六,看着经济体量不小,可里面的门道得掰开看。
印度GDP里只有21%来自制造业,还大多是做鞋子、袜子这种低端产品,真正能吸纳高学历人才的高端制造业少得可怜。
整个国家经济超过五成靠互联网、金融这些服务业撑着,这就意味着,印度最有才华的年轻人,只能挤在少数行业里找机会。
一个国家要发展,本来需要大量大学毕业生投身高端制造业搞研发、做生产,可印度制造业太弱,根本用不上那么多大学生。
这些年轻人没办法,只能一窝蜂往互联网、金融行业冲,抢那点有限的工作岗位。
数据能说明有多卷:印度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就550万个,可新增劳动力足足有1700万,三个年轻人里顶多有一个能找到工作。
2019年拉贾斯坦邦市政府招549个清洁工,居然有3500名大学生报名,里面还有印度理工、德里大学的硕士和博士。
2024年印度就业部门发布的报告里说,印度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比例超过40%,很多人毕业两三年都找不到正经工作,就在同一年印度航空机场招聘办公室就因为招聘面试,发生了人挤人的踩踏事故。
据印度媒体报道,当天有超2.5万人涌入办公室,很显然印度总理莫迪政府低估了印度失业的风险,就连一些印度党的专家和反对派都忍不住发起警告。
年轻人想找份像样的工作,只能拼了命读书,拿命换高学历,逼得有些人动了歪心思,才有了全民作弊的怪象。
高考制度的意义:底层逆袭的唯一光有人可能会说,这样的高考制度不是祸国殃民吗?印度老百姓为啥不反对?其实印度高考不是完美答案,却是千千万万普通年轻人最靠谱的答案,尤其对底层人来说,这是他们唯一能改变命运的通道。
印度有上千年历史,精英阶层早早就垄断了财富和权力,种姓制度就是最好的证明。
高种姓人天生就有优势,印度军队里的高级军官几乎全是高种姓,低种姓人再努力,顶多只能当普通士兵。
职场里对低种姓的歧视更普遍,高种姓人的平均收入是低种姓人的3倍还多。
2022年《福布斯》杂志拍过一组对比照片,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在孟买建的豪宅,足足27层,里面有私人影院、游泳池、停机坪,每个月电费就要70万人民币。
可就在这栋豪宅旁边,是密密麻麻的贫民窟,住在这里的人连干净的水都喝不上,每天靠打零工勉强糊口。
对底层年轻人来说,反抗这种不公的唯一办法就是高考,高考制度至少保证了一点,不管你是高种姓还是低种姓,只要考得好,就能进好大学,就能有机会摆脱贫困。
谷歌现任CEO桑达·皮查伊就是从印度南部的贫民区走出来的,靠高考考上印度理工学院,后来又去美国深造,一步步走到现在的位置。
印度现任总理莫迪,早年也是在贫民窟长大的,靠刻苦读书考上古吉拉特大学,才有机会进入政坛。
近10年美国硅谷的高管里,有15%是印度人,他们大多出身普通家庭,靠高考敲开了改变命运的大门,甚至连一向以读书好闻名的美国华裔,在硅谷的晋升速度都比不上印度人。
有人说这些印度人才去了美国,是人才外流,可不能否认的是,高考确实改写了他们的人生。
这个制度像一把剑,在印度古老封闭的社会里劈开了一道缝,给了底层人一点希望,印度从殖民地发展成世界前十的经济体,这些靠高考走出来的人才,没少做贡献。
其实不管哪个国家,年轻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努力的样子都值得尊重。印度高考的魔幻背后,是千万个想改变命运的普通人的挣扎。
虽然现在有很多问题,但至少这个制度还在给人机会,只要有机会,就有变好的可能。
未来印度要是能把制造业搞起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或许这种内卷和作弊的怪象,就能慢慢消失,年轻人也能有更宽广的路可以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