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咎由自取,收到中方制裁令的当天,李在明就知道事情闹大了
10月14日,中国商务部点名韩国造船企业韩华海洋在美国的5家子公司,并宣布立即禁止中国境内企业与这些公司进行任何交易合作。与此同时,中国海关同步采取措施,延长其所有报关单通关时间,从24小时拉长到72小时,影响波及整个产业链。就在三天前,韩华海洋美国子公司刚与美国国防部签下了12亿美元的军舰建造合同,与此同时韩华海洋中国区团队还在上海与中国港口企业谈合作。这种“两头下注”的做法,彻底惹怒了中国。中国为什么这次对韩国动手如此果断?又是什么原因,让李在明政府措手不及?
要理解这一切,需要从几个月前说起。8月底,李在明访问美国。他不仅在白宫与特朗普会面,还专门去了位于费城的韩华海洋造船厂,为一艘新船命名。这家造船厂正是韩美联合打造“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MASGA)”计划的核心支点。
韩方不仅高调亮相,还承诺将向该项目投入1500亿美元。按韩国的说法,这是一项“扩大韩美战略合作”的象征。但在中国看来,韩国的行为已越过了界限。
造船业并非普通制造业,它是军工、能源、物流等多个战略领域的结合点。尤其是在当前中美紧张关系中,这个行业早已成为中美竞争的前沿。韩华海洋不只是在做生意,而是在为美国的战略计划服务。
更让中国不满的是,韩华海洋在签下美国军舰订单的同时,还参与了美国对中国船企的不利调查与限制措施。今年,美国启动了针对中国船舶行业的301调查,韩华海洋作为合作方之一,被指协助美方提供相关信息,甚至拒绝与中国进行技术共享。
这种行为,从中国角度看,已不是中立国企业的正常贸易,而是实质性的“选边站”。制裁令发布当天,韩国总统室立刻启动中韩经贸沟通机制,公开表示“将尽力降低韩企损失”。总统发言人更透露,李在明已安排外交部长与中方官员进行沟通,希望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但这个“反应快”,并不能掩盖韩国政府此前的战略误判。就在10月12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还发布了一份政策白皮书,强调将加强与美国在海事与半导体领域的合作,并限制向中国出口高端船舶零部件。
李在明还在釜山造船厂表示,韩国将“在技术上与盟友保持一致”。这等于是公开表态偏向美国。而事实上,韩华海洋对中国的依赖远比对美国更深。
数据显示,韩华海洋2024年营收中,有28%来自中国市场。其在中国合作的造船订单多达12艘,合同总额高达35亿美元。同时,中国还是其船用钢板、柴油机等关键零部件的最大供应国,采购额约18亿美元,占其全球采购量的35%。
制裁令一出,韩华海洋股价当天暴跌7.8%,蒸发市值约2.3万亿韩元。CEO金敏圭在电话会议中承认,若中国市场受限,公司2025年第四季度的业绩将受到直接冲击。
不仅如此,韩华海洋与中国多家船厂的合作项目也被迫中止。包括与上海外高桥造船联合研发的“新一代绿色集装箱船”,项目已投入4.2亿美元,若被迫终止,损失将难以估量。
更大的问题是,中方这次制裁不仅针对5家子公司,还采用“穿透式管控”,将其控股或参股的12家关联企业一并纳入制裁范围。这意味着,韩华海洋在全球的合作网络都可能受到波及。
对于韩国政府来说,这场危机来得确实突然,但并非没有预警。10月13日,中韩经贸联委会曾向韩方发出预警,要求纠正韩华海洋的不当行为。但韩国产业部回应称“这是企业自主行为”,政府无法干预。这种消极态度,直接促使中方在24小时内出台制裁措施。
这也说明,韩国政府当时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在国外,新西兰的做法则显得务实许多。就在中方制裁当天,新西兰宣布将两艘大型渡轮的订单交给中国,放弃原本与韩国的合作。新西兰政府表示,此举将为国家节省数十亿成本,并称选择中国是因其可靠的交付能力。
这对韩国造船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外界开始担心,中方是否会进一步扩大制裁范围,将矛头指向其他韩国造船企业,比如三星重工。
要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船用钢板生产国,占全球产量的60%。韩国的大量中小型船厂对中国零部件依赖度接近50%。一旦中方扩大反制范围,韩国整个造船产业将面临系统性风险。
美国方面的反应,却令韩国寒心。韩华海洋陷入困境的同时,美国并未提供任何实质帮助,未提出替代方案,反而继续推进对中国的调查措施。这让韩国国内开始质疑李在明政府的外交策略。在野党批评其“盲目追随美国”,执政党内部也出现分歧,部分议员呼吁“重新评估中韩关系”。
事实上,韩国早该意识到,在中美竞争背景下,某些关键行业已经不存在“安全地带”。选边站队,必然要承担相应的代价。李在明本想通过与美国深度合作,换取市场与技术成果,但中方的精准反制让他明白,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如今,韩国已开始向中方提交申诉材料,并暂停其美国子公司的部分业务,希望中方能重新考虑制裁决定。但要想真正缓解危机,韩国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中美之间的战略定位。
这场风波,从韩方主动靠近美国开始,以中方精准反制收尾,短短几天时间,让韩国经历了从信心满满到焦头烂额的全流程。这是一场大国博弈下的现实试炼,也是一面照见战略误判的明镜。
这次中方对韩华海洋的反制,不只是一次经济性制裁,更是一次对外释放清晰信号的战略行动。在中美博弈持续深化的今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第三方国家与企业,若不懂得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就必须做好承担代价的准备。韩国的这次教训,值得更多国家引以为戒。
信息来源:
[1]一箭双雕!中国对韩国航运巨头出手 观察者网
[2]中方宣布反制后,韩方回应 观察者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