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约定好了见面时间?美高官破防:中国怎么敢有说“不”的权力
当地时间10月14日,美方那边又开始有了新动向。先是特朗普再次威胁中国,其核心意思就是中方如果继续不买美国大豆的话,他将终止跟中国的食用油等方面的贸易。
与此同时,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在接受采访时,迫不及待对外放风,声称特朗普跟中方在韩国峰会期间的会晤“安排已定、时间已定”。
有意思的是,格里尔当天的另一番表态却遮掩不住美方的丑恶嘴脸,继续抹黑中国,把当前经贸氛围的紧张归咎于中国“大幅升级局势”,
但另一边又不敢把话说死,特意提一句“特朗普团队还是很希望和中国合作的,双方能够找到解决方案”。
这种又打又拉的态度,其实是想既摆出施压的姿态,又给自己留条谈判的后路,当然,也不必期待美方能有什么多大的觉悟,毕竟美方是绝不会放弃“遏华”战略的。
但目前的局势,已经不是美方说的算了。
而最能体现美方“破防”的,是格里尔那句直白的抱怨,他表示,美国无法“容忍”中国维持当前管制措施,无法“容忍”中国在全球高科技供应链中拥有“否决权”。
过去,美方总是自己用各种限制手段拿捏别人,现在中国不仅能用合规的管制措施守住底线,还精准扼住美方了“七寸”,影响供应链走向。
这种权力结构的微妙变化,才是让他们真正不适应的根源,害怕中国在全球高科技供应链里掌握了“说不”的权力,打破了美国想主导全世界的霸权思维。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方本可避免当前的局面。
据英国《金融时报》消息,事实上,中方早在今年8月就曾通过双边机制向美方预警过可能的反制路线。
一位美国高级官员也承认,中方当时就明确表示会采取“超出所有预期的反制措施”,可那会美方没把中国的警告当回事,既然好话不听,那么中方就只能亮剑了。
如今中方按预告出牌,美方又开始“百般破防”,说到底还是霸权思维在作祟,不愿接受中国拥有说“不”的能力。
当然,美方此次称“中美会晤时间已敲定”的说法,目前尚未得到中方的官方确认,还只是美方的单方面说法。
而美方这时候放出这个风声,其背后估计有安抚国内市场、缓解产业焦虑的目的,也可能是想通过“既定事实”向中方施压,试图在对话中占据主动。
不过,我驻美大使馆当天再次立下规矩:美国不能在要求跟中方谈判的同时,还威胁中国,这种无理行径必须立即纠正,想谈也必须得拿出诚意。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当前中美经贸博弈的核心已不止于“关税高低”或“管制范围”,而是逐渐延伸至“规则话语权”的变革,这件事的核心也不是“谁赢谁输”,而是中美之间的相处模式正在变。
美方长期习惯以“国家安全”为由泛化出口管制,滥用长臂管辖打压中国企业,动不动就威胁对华加征关税。
中方此次升级稀土管制,以及加上之前一系列的反制措施,本质上都是对美方单边主义的回应,也是维护自身产业安全的必要举措。
美方执迷不悟对中国犯错的时候,就应该预料会有这么一天。
总之,随着韩国峰会的临近,中美双方的博弈只会越来越激烈,但可以确信的是,美方的幻想只会一步一步破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