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5 15:43

中美谈完了,取消3位数关税可以,但有个条件,万斯对华表态特殊

中美关系最近又起波澜,就在中国出台稀土新规,引发美方强烈反应之后,不到一周,两国却悄然开启了工作层会谈,表面看似针锋相对,实则背后暗流涌动。
美方一边喊着“取消高关税”,一边抛出要求中方解除稀土限制的条件;而副总统万斯更在一场表态中释放出“特殊语气”的信号。
这场你来我往的博弈,真实地映射出一个变化中的格局:美方显露焦虑,中方则坚持节奏,稳步应对。
十字方针定基调中国的立场,其实早已明明白白写在桌面上: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这八个字,既是态度,是战略,尤其是在稀土问题上,中方的动作是基于对全球产业链的深刻理解和战略考量。

稀土新规出台后,美方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敏感,这并不意外,中国目前掌握着全球一半以上的稀土磁体加工能力,尤其在高性能稀土材料领域几乎垄断。
此次新规,并非封锁,而是增加了出口环节的安全和用途审查,从法律上来看,是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出口管制措施,并未违反世贸组织规则,这也正是中方选择“可控升级”的体现:不是关闭大门,而是设置门槛。
与此同时,中国并没有关上谈判渠道,当美方提出举行紧急高层对话时,中方并未立即响应,而是选择通过工作层会谈的方式展开接触。
这种处理方式,既避免了在高位上被“卡节奏”,也为实质性进展留出空间,过去数轮谈判的经验表明,美方常常在谈判桌上讲合作,转身却在市场和技术层面继续打压中企。

因此,中方坚持“有条件对话”的原则,不为对话而对话,而是看对方是否真有诚意,从这个角度看,中方的“十字方针”是一次次落实在事件中的行动准则。
无论是拒绝紧急通话,还是接受工作层磋商,都是在按自己的节奏走,既不被动,也不过度反应。
美方的焦虑与“找台阶”就在稀土新规引发连锁反应之时,美国内部也开始释放出不一样的声音,副总统万斯的表态格外引人注意,他在一场公开演讲中呼吁中国“选择理性道路”。
语气看似强硬,实则透露出一种“找台阶下”的意味,毕竟在高强度博弈中,美方同样面临巨大压力,尤其是在稀土这一短板上,几乎毫无招架之力。

美国国防部曾多次在报告中坦承,中国是其稀土供应的主要来源,短期内难以找到可替代渠道,这也意味着,一旦中国进一步收紧出口,美国多个关键领域将直接受限。
而特朗普政府在这方面的计划,至今尚未形成清晰方案,上届政府虽提出“稀土独立战略”,但至今无实质落地成果。
因此,万斯的“特殊语气”,更像是一种“软中带硬”的试探:既不愿全然示弱,又要为后续回旋预留余地。
更具象的信号来自财政部长贝森特,他提出“可以取消对中方的三位数关税,但条件是中国必须解除稀土限制”,这句话,本质上是一个交易的邀约,也是一种焦虑的外露。

特朗普政府时期,美方曾对中国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高峰时对价值超3000亿美元的商品加税25%甚至更高,然而事实证明,这些关税既未有效遏制中国产业升级,反而加重了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成本负担。
如今,贝森特的“以关税换稀土”的提议,暴露出几个关键点:一是美方已经认识到继续维持高关税政策的不可持续性。
二是在关键战略物资上,美方缺乏实质性筹码,只能用“老工具”继续谈判,三是,内部对中政策分歧开始显现,一部分人希望通过谈判缓解压力,另一部分则继续维持强硬姿态,为选举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本人并未在此轮博弈中直接发声,但他的政策遗产却仍在主导局势,2018年他推动的贸易战,至今仍是两国经济关系的“阴影”。

彼时的“三位数关税”,是以“制造业回流”为目标,结果却导致美国制造成本上升,部分企业甚至选择绕开美国市场。
如今,特朗普正为新一轮竞选造势,其核心选民集中在中西部农业州,若稀土问题和大豆贸易再起波澜,势必会影响其选票结构。
为何“稳坐钓鱼台”从当前态势来看,中方应对的节奏之所以稳,是因为有足够的底气和回旋空间,首先,稀土新规并未“封死出口”,而是通过合规审查机制实现“可控可调”。
这意味着,中国可以根据谈判进展和外部环境,灵活调整政策,这种“留有余地”的做法,不仅站在法律制高点,也避免了国际舆论的道义反噬,反观美方的激烈反应,更像是“心虚的下意识反弹”。

其次,中国并不只是依靠稀土一种筹码,在中美贸易关系中,大豆被称为“民生筹码”,过去几年,中国曾暂停从美国采购大豆,给美国农业带来沉重打击。
数据显示,中国一度占美国大豆出口量的60%以上,一旦订单消失,美国农业州的经济立刻受挫,农民抗议声音高涨。
如今,大豆采购再次成为博弈焦点,如果中方决定延后采购,美方在农业票仓的选情将面临直接冲击,除此之外,中国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和庞大的内需市场,也为其提供了抗压能力。
即使面临外部制裁,中国依然能够通过内需拉动、区域合作(如RCEP)和产业升级来维持经济韧性。

新华社曾指出,中国经济的“稳”不是靠刺激拉动,而是靠结构优化和技术迭代,这种长期主义,让中国在国际博弈中更有筹码。
从对比来看,美方的焦虑更像是一种“结构性失衡”:既想维持霸权地位,又无法承受长期对抗的代价。
特朗普政府推行的“美国优先”在短期内收获了部分选民支持,但在全球产业链日益交织的背景下,这种“退群式外交”本身就埋下了今天的困局,如今面对中国的“稳中有进”,美方的被动更显突出。
中方则始终坚持一个节奏:以原则为底线,以规则为标准,哪怕局势复杂,也不轻易让步;哪怕对话受阻,也不会主动关门。

正如有评论所说:“中国不是挑事者,但也不会当受气包,”这种战略节奏感,是建立在对自身实力与国际格局的清醒认知基础上的。
如今的中美关系,是关系到全球产业链、安全格局与制度博弈的综合较量,中方用稀土新规传递出清晰信号,该管的要管,该守的要守,合作可以.
但不能无底线让步,而美方,如果还以为能靠“关税加威胁”的老套路压住中国,只会发现牌越打越少,局越打越难。
关税是否取消,稀土是否放开,归根到底,是一个态度问题,不是谁先低头,而是谁更清醒,在这场博弈里,主动不等于妥协,强硬不代表强大,真正能推动中美关系走出僵局的,不是喊话和条件,而是彼此拿出诚意,找到平衡点。

当双方都明白,合作不是对方的恩赐,而是共同的选择时,也许那个“未来可期”的窗口,才会真正打开。
信息来源:
中方: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2025-10-14 09:17·红星新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美谈完了,取消3位数关税可以,但有个条件,万斯对华表态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