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5 15:43

人质刚放完,以色列削减援助物资,特朗普:哈马斯必须被解除武装

哈马斯刚刚释放20名人质,不曾想,援助物资却被以色列卡住了。
刚听说停火协议有了转机,下一秒南部边境口岸却推迟开放,这说明在中东这片古老却多灾多难的土地上,和平总像海市蜃楼,刚刚看到了,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不少人看来,哈马斯释放了全部人质,是迈向和平的关键一步,可以色列却突然决定限制人道物资卡车进入加沙地带。
与此同时,特朗普表态变得强硬,开始威胁哈马斯放下武器、解除武装,一连串变化让人不禁质疑:看似妥协的博弈背后,究竟有多少暗流涌动?
10月14日,以色列宣布限制进入加沙的援助物资,并全面关闭加沙边境,这是经过内部政治博弈后的决策。

极右翼势力怒火中烧,认为总理内塔尼亚胡太“温吞”,“犹太力量党”的政客更是公开喊话,要求彻底摧毁哈马斯,在这种强硬的民意高压下,内塔尼亚胡的妥协空间几乎为零。
特朗普也火速站队,他不再用外交辞令遮遮掩掩,而是直截了当地说出:“哈马斯必须解除武装,否则将被强制缴械。”
他还声称自己已收到哈马斯愿意解除武装的口头保证,只是至今美国“没有看到行动”,这番言辞听起来颇有点“皇帝的新装”的味道,连美国国内的一些媒体都开始质疑:哈马斯真的承诺过吗?

截至目前,哈马斯并未公开同意或签署任何解除武装的协议,而是用一种近乎挑衅的方式回应了外界压力:通过重新部署武装人员和强化执法措施,逐步恢复对加沙地带的控制。
从行动上看,哈马斯不仅不打算交出武装权力,反而在向世界宣示自己的存在感。
就在前一天,也就是13日,哈马斯释放了最后一批生还人质,一共20人,这本应是一项值得称赞的举动,代表着他们至少在表面上愿意履行协议内容,以色列此前也承诺过,只要人质释放完成,就会继续开放加沙援助通道。

然而承诺刚落地,现实就翻了车。
现如今,加沙地带南部边境口岸突然推迟开放,让加沙民众陷入愤怒和恐慌。
以色列此举是“兵不血刃”的施压手段,他们试图借助援助问题,迫使哈马斯接受新的政治安排,包括更换加沙地区的统治力量。

美以两国都一致认为,加沙不能继续由哈马斯控制,而哈马斯对这一点始终三缄其口,既不反对,也不表态,给人一种“拖字诀”的感觉。
特朗普的尴尬也正在于此,早前他信誓旦旦地向媒体描述哈马斯“已经同意解除武装”,如今却被现实打脸。

哈马斯不仅没有主动解除武装,反而在短时间内重新控制了以色列刚刚撤离的几个区域,“你前脚撤,我后脚占”的行为,让以色列内部极为愤怒。
以色列国内的舆论场几近沸腾,尤其是右翼和极右翼势力,几乎一夜之间把矛头指向内塔尼亚胡,他们认为政府的妥协只会让哈马斯变本加厉。
“只有彻底消灭哈马斯,才有真正的和平。”这种声音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以色列内部长期积压的不满的爆发。

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释放人质就能换来以色列的信任,只要口头承诺就能让哈马斯放下武器,这种想法在中东是行不通的。
哈马斯的武装力量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他们在地区博弈中的根本资本。
放下武器意味着他们将被边缘化、被清算,甚至可能失去所有的谈判筹码,这点,特朗普或许理解得并不深刻。

美国在中东的斡旋,往往更像一场“表演外交”,华丽而空洞,最终只能沦为纸上谈兵。
以色列也是如此,“以援助为筹码”的做法看似聪明,却在国际社会面前暴露了其将人道主义工具化的真实面目。
而在这种博弈中,受苦的永远是普通百姓,加沙的孩子们可能连一瓶干净的水都得不到,老人们排队等药却等来士兵的驱赶,这些镜头在联合国的报告中比比皆是,却很难成为国际媒体的头条。

现实世界的无情,总让人心寒。
从哈马斯释放人质,到以色列关闭援助通道,再到特朗普高调施压,本可成为和平契机的事件,最终演变成一场更深层次的对抗。
双方都亮出底线,却都不愿退让一步,这使得局势正滑向一个难以预测的深渊。
很多人会问,这场风波什么时候能结束?我只能说,在没有真正的信任、没有平等的对话平台之前,再多的协议也只是纸上的风景,再多的释放、援助、承诺,也敌不过内心的猜忌与仇恨。

作为旁观者,我们能做的,除了关注事实、传播真相,更重要的,是守住心中的那份理性与善良,愿中东早日恢复和平,愿人类不再因政治而流血。
哈马斯放人了,可和平,还远远没有放人。
参考资料:哈马斯开始重新控制加沙:清算反对者,特朗普称已获解除武装口头保证.澎湃新闻2025-10-15 08:29
特朗普威胁哈马斯放下武器:如果不解除,我们就解除他们的武装(环球网、海客新闻)2025-10-15 11:03·齐鲁壹点
特朗普:哈马斯必须解除武装,否则将被强制缴械,他已同意解除.2025-10-15 10:32·鲁中晨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质刚放完,以色列削减援助物资,特朗普:哈马斯必须被解除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