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5 13:03

英媒称中方预告“攻击路线”:美国若不照做,将面临“地狱之火”

过去,中美之间的博弈常以层层外交辞令掩盖真实意图,但这一次,风向变了,就在近日,一则英国媒体的报道将中方强硬表态搬上台面,称中国代表在与美方接触时明确警告,如果美方继续施压,将会“面临地狱之火”。
这番表态背后的导火索,正是中方围绕稀土资源的新一轮反制策略,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回应却显得底气不足,言辞中透露出战略焦灼与现实掣肘,中美之间这场围绕“稀土牌”的较量,或正揭示全球力量格局的深层转变。
美方的焦灼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10月13日的公开发言中试图安抚国内外市场情绪,声称“100%的关税不一定会实施”,但又随即补充美方已有“多种反制工具”。

包括金融脱钩、科技限制、强化供应链多元化等,这种一边放风一边收口的说法,反映的是一种典型的“走夜路吹口哨”心态,明知前路困难,却只能靠言语壮胆。
究其根本,焦虑来源于对中国稀土资源的高度依赖,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在全球稀土冶炼分离产量中的占比超过80%。
其中高性能永磁材料的加工几乎处于“别人不做,中国独做”的局面,美国国防工业、高科技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都离不开稀土,而这些产业恰恰是华盛顿近年来力图“脱钩”对象的核心。
这使得美方在叫板时显得力不从心,以特朗普政府时期为例,虽然他曾多次威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但在面对稀土问题上始终没有真正下手。

原因无他,一旦动手,首先受伤的就是美国产业链本身,稀土不像钢铁或大豆,可以轻易在其他国家找到替代供应国,它是一种“高门槛、低替代”的战略资源,贸然反制,不仅会推高美国市场的通胀,还可能击穿其供应链的底线。
贝森特如今的言论,也不过是延续了这种“不敢真打”的策略,看似强硬,实则是对中国精准反制逐步显现压力的被动回应。
从特朗普到拜登再到贝森特,表面上动作不断,实质上却始终绕不过那个绕不开的现实:中国在稀土领域拥有压倒性优势,美国没有替代方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
中方的“攻击路线”中国商务部近日的一句“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看似熟悉,却在顺序上发生了微妙变化,过去的表述通常是“谈在前、打在后”,而如今“打”字打头。

所释放出的信号不容忽视,这不仅是外交语言上的调整,更像是一种战略态度的转变:不再等待对方先出手,而是主动设定节奏,反击先行。
媒体在10月14日的报道中提到,中国商务部前副部长李成钢在8月与美国代表会谈时曾明确指出,如果美方继续推进对华脱钩政策,将“面临地狱之火”。
虽然这一表述是否属实尚无官方确认,又或许报道有些夸张,但背后的逻辑并非虚构,中国在这一轮博弈中,确实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主动性。
这种主动,背后是系统性的底气支撑,从稀土到锂电池,从芯片材料到光伏技术,中国在多个关键产业链节点上已逐步建立起“不可或缺”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中国并未将稀土作为“对抗工具”,而是作为一种“规则筹码”,不是为了全面封锁对方,而是要让对方知道:如果只想压中国一头,那后果不会轻。
此外,中国还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国内市场,这意味着其在遭遇外部压力时具备“自我消化”的能力。
2024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出中的比重已超过30%,远高于美国的16%,加上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中国有理由相信,即便游戏规则暂时不利,也有实力撑到底。
因此,中方这次的“先兵后礼”,并非激进冲动,而是一次经过理性权衡后的策略调整,它既是对美方长期“边谈边压”做法的回应,也是对当前国际博弈格局的适应。

这种主动设定议题、亮明底线的做法,意在打破谈判中的“不对称”,推动对方回到“平等协商”的轨道。
“平起平坐”的现实所谓“地狱之火”,并非是战争威胁,更多的是 指一种深层次、不可逆的代价,一旦中美彻底脱钩,尤其是在高科技和原材料领域,首先崩溃的可能是美国自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在2023年发布报告指出,如果中美之间爆发全面经济脱钩,全球GDP将下滑2%,其中美国将承受1.8%的直接冲击。
而在稀土、半导体材料等供应链关键环节,替代成本高、周期长,将进一步加重美国通胀和产业投资的不确定性。

也正因如此,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虽然嘴上放硬话,但行动上却保持克制,显然是清楚局势的危险性。
美国面临的困境,其实是一个“心理落差”问题,几十年来,美国在全球秩序中的主导地位未曾受到实质性挑战。
而如今中国以稳定的内政、持续增长的经济和日渐成熟的科技实力,逐步逼近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超越,这种变化不仅打破了美国的自我认知,也动摇了其国际盟友对“美国主导”的信心。
但中国方面并未因拥有筹码而失去战略定力,从2018年贸易战开始,到科技封锁、芯片禁令,再到稀土限制,中国一次次应对都没有脱离理性边界,这种“点到为止、以战促谈”的方式,既体现了斗争意志,也保留了合作空间。

这也完全不是威胁,它划出的是中国不能退让的战略红线:任何试图全面遏制中国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而这个代价,并不只是贸易上的损失,更是全球产业链重构带来的长期动荡。
美国最终是否接受“平起平坐”这一现实,仍待观察,但可以确认的是,中国不再等待对方“恩赐式”的接纳,而是在用实力改变博弈规则,这种变化,已在稀土问题上初见端倪,未来也将在更多领域逐步显现。
从美国财政部长的“口哨”式回应,到中方“先兵后礼”的强硬姿态,再到“地狱之火”这句意味深长的警告,这场博弈的走向愈发明朗。
稀土只是一个切口,它揭示的是更加深远的权力再平衡,特朗普式的强硬已不再奏效,而中国的战略定力与反制能力,正在重塑博弈的节奏,未来的不确定性仍在,但主动权,已悄然转移到敢于设定“新游戏规则”的一方手中。
信息来源:
贝森特称对华关税不一定要发生,分析人士:中国面对美国有牌打且敢打牌 2025-10-14 00:08·观察者网
“美官员:中方8月就预警,美国将面临地狱之火” 2025-10-15 10:21·观察者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英媒称中方预告“攻击路线”:美国若不照做,将面临“地狱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