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高兴早了,巴基斯坦为美国提供稀土后,中方宣布升级管制
近期,美国五角大楼,一份罕见拉响警报的内部报告显示,美军现役导弹,以及战机所依赖的稀土库存,仅仅能够维持18个月时间,同时,中国针对高精炼稀土的出口管控,正处于收紧态势。为弥补这个被视作“要命的缺口”,总统特朗普对巴基斯坦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在两年前,其还曾指责人家“只会用谎言换援助”,然而,今年却于白宫两次破格接见巴基斯坦陆军总司令穆尼尔元帅,并接连签署三份合作协议,把全部希望押注在巴基斯坦的稀土之上。
但这场看似呈现“双赢”局面的合作,刚刚起步便因中国的一项新规被泼冷水,美国企业更是直接将在巴的冶炼厂计划予以搁置。
若要搞清楚这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看清美国所面临的“稀土焦虑”,究竟严重到何种程度。
依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于2025年发布的《全球关键矿产报告》,美国92%的高纯度稀土,处于依赖进口的状态,并且其中超过70%源自中国。稀土并非普通的矿产资源,而是军工和高科技产业,所不可或缺的“维生素”,制造一枚“爱国者”导弹,大约需要近4公斤稀土,一架F-35战机所需的稀土用量,更是超过500公斤,甚至,就连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以及芯片的制造过程都离不开它。
前几年,中国开始收紧稀土出口管控措施,加之,在中美贸易战期间,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加征关税,致使两边的稀土贸易,基本陷入半停滞状况。
起初,美国将希望寄托于印度身上,毕竟,印度的稀土储量在全球排名第四。
但在去年印巴空战之后,美印关于稀土的合作谈判,直接宣告破裂,原因在于,印度要求美国首先转让五代机技术,同时,还得协助建设稀土冶炼厂,然而,美国并不愿意做出让步,最终双方不欢而散。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特朗普才记起巴基斯坦,这个所谓的“备选方案”。
巴基斯坦其实有着自身盘算,从巴财政部所公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来看,其外债已然突破1300亿美元,且外汇储备连支撑三个月粮食进口,都显得捉襟见肘。
此时美国抛来的“橄榄枝”,当中既有石油开发方面的合作意向,也包含稀土出口长期订单,对巴方而言仿若“救命钱”一般,进而,促使双方于2025年9月展开密集签约行动,先是敲定石油开发相关协议,紧接着又签订两份稀土供应备忘录,乃至10月初,安排巴军方旗下边境工程组织,与美国战略金属公司签订稀土回收合作协议,从表面上呈现出合作势头,比其他各方都要猛烈的态势。
然而,美国未免高兴得为时过早,实际上,巴基斯坦根本无法承担“填补稀土缺口”这一重任,其背后隐藏着三个难以绕过的死结问题。
首当其冲的死结是“资源量与需求严重不匹配”,尽管巴基斯坦官方宣称,本国稀土资源估值处于6万亿到8万亿美元的区间范围,但是依据国际矿业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的勘探数据显示,巴方已探明的可开采稀土储量仅约120万吨,而美国单单军工领域每年就需要25万吨稀土,如此储量,连支撑5年时间都远远不够,更为关键的是,巴基斯坦的稀土大多属于伴生矿类型,其稀土纯度仅为3%左右,相较于,中国白云鄂博稀土矿的纯度低了将近10倍之多,进而导致提炼成本大幅提高。
接踵而至的死结是“开采环境恶劣程度甚于战场”,巴基斯坦的稀土矿,主要集中分布在俾路支省和开伯尔 - 普什图省,这两个区域,乃是恐怖组织活动的“重灾区”,例如,俾路支省的“俾路支解放军”,于今年就已经发动3起针对矿场的袭击事件,2025年3月,更是炸毁当地一条通往港口的运输铁路,致使某土耳其矿业公司的开采项目,直接被迫停工,美国战略金属公司,原本计划在俾路支省筹建矿场,然而调研后却发现,光是每年所需的安保费用就得高达2亿美元,已然超过开采成本,故而至今都不敢贸然动工。
最为致命的第三个死结则是“缺乏技术将导致一切努力白费”,要知道,稀土并非一经开采就能投入使用,必须历经“冶炼分离”,以及“提纯”这两道至关重要的工序,特别是军工所必需的99.99%高纯度稀土,全球范围内,仅有中国能够实现稳定生产,
巴基斯坦在此之前,连小规模的稀土冶炼厂都未曾建设过,2024年虽曾意图与中国企业合作,筹建一条生产线,结果,却因为技术转让方面的问题,未能洽谈成功,如今,美国想要协助巴方建设冶炼厂,但其自身的技术,还得依赖日本和欧洲,根本无法拿出成熟的方案,以美国本土最大的芒廷帕斯稀土矿为例,至今,仍然需要将稀土原矿,运送至中国进行加工,而后再运回美国使用。
就在巴美合作呈现出仿佛“顺风顺水”态势之际,于2025年10月9日,由中国商务部发布的一项新规,毫不留情地,直接掐住了这场合作仿若命脉一般的关键所在。
在那份名为《稀土相关技术出口管制办法》(2025年第62号公告)当中明确规定:未经许可的中国公民以及企业,不得向境外提供用于稀土开采的勘探技术、冶炼分离所需的核心设备,甚至,连稀土回收涉及的工艺参数这样的内容,都被严格限制共享。
切莫轻视这一规定,它就如同斩断绳索一般,直接断掉了,巴基斯坦原本获取技术的唯一可行途径。
需知晓,全球超过90%以上的稀土分离专利,稳稳掌握在中国企业手中,比如,北方稀土精心研发的“串级萃取法”,具备将稀土纯度提升至99.999%的卓越能力,而厦门钨业所拥有的稀土回收技术,更是可把回收率提高到95%以上。
此前巴基斯坦一度打着从中国偷偷引进技术人员的主意,然而随着如今新规的出台,哪怕是中国工程师,前往巴基斯坦提供技术咨询之类的行为,都必须经过严格审批方可进行,如此一来,美国企图借巴方之手,绕开中国管控的想法,彻彻底底地化为泡影。
更令美国感到头疼不已的状况是,自身的稀土加工产业,实在是处于一种近乎“扶不起来”的尴尬境地。
依据美国能源部2025年所出具的报告显示,美国本土仅仅只有3家规模较小的稀土加工厂,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家,其年加工能力也仅有5000吨,并且,还仅仅只能处理纯度较低的稀土。
倘若要建设一座,能够满足军工需求标准的,高纯度稀土冶炼厂,不仅需要历经5年以上的漫长建设周期,而且,还必须投入至少20亿美元这般巨额资金,美国企业鉴于风险考量,没有一家愿意去冒这个险,毕竟从中国进口已然加工好的稀土,其成本相比起自己建厂要低上30%之多。
此刻,再来审视这场所谓的“美国 - 巴基斯坦稀土合作”,愈发像是一场充满自欺欺人意味的闹剧:美国急切地寻觅替代来源,却在不经意间,忽视了巴基斯坦在实力方面存在的短板;巴基斯坦,满心想着依靠自身资源换取外汇收益,然而,却未能充分意识到,技术才是整个事情的关键核心所在;而中国仅仅只是凭借一项技术管控方面的新规,便稳稳守住了,自身在稀土领域当中的战略主动权位置。
在接下来的发展中,美国极有可能还会前往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去洽谈有关稀土合作事宜,但是,这些国家的加工技术,同样严重依赖于中国。
恰如欧盟工业专员,最近在听证会上,所明确表示的那样:“我们尽管能够找寻到稀土资源,然而,却难以寻觅到可以替代中国的加工技术,并且,这个差距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才有可能弥补得上。”对于特朗普而言,想要依靠拉拢其他国家的方式,来破解自身面临的稀土困局,恐怕其难度,相较于赢下下一届总统选举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