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援助削减引发缅甸全境灾难与死亡,饥饿儿童哭喊要求食物
穆罕默德・塔赫尔正紧抱着两岁儿子冰冷的尸体哭,那哭声里全是绷不住的绝望。他儿子叫穆罕默德・哈希姆,曾经爱踢足球,在庇护所里总喊着“妈妈”“爸爸”,可自从今年四月份,他们一家住的缅甸拘留营停了食物配给,这孩子就一天天蔫下去,最后因为腹泻和饥饿没了气。
说实话,更让塔赫尔心堵的是,就在他儿子去世整整两周后,美国国务卿马可・卢比奥在国会作证时说,“没有人因为政府削减对外援助计划而死亡”,还坚称“在我的任期内没有儿童正在死去”。
塔赫尔听到这话只觉得荒谬,他直言这“纯属谎言”,“我失去儿子就是因为资金削减,营地里还有更多孩子因为饿、营养不良、没医生看,眼睁睁等死”。
塔赫尔不是唯一一个这样的人,他是14.5万被缅甸军方强迫住在若开邦营地的人之一,这些人大多是罗兴亚少数民族,2017年的时候,缅甸军方曾袭击过他们,美国都认定那是种族灭绝。
本来这些人就靠营地配给活,配给一停,日子直接塌了。
塔赫尔家原来一天三顿饭,后来只能缩成一顿,他和妻子、五个孩子虚弱到有些日子连路都走不了。
小哈希姆那时候已经没力气动了,塔赫尔想找帮忙,可士兵不让出营地找吃的,他又没钱看医生,只能看着孩子一点点没了呼吸。
5月7号那天,孩子停气的时候,其他几个孩子当场就尖叫起来,塔赫尔说,他到现在都忘不了那个画面。
难民营里的孩子:挖虫捕鱼是日常,饿肚子上学是常态本来想只说塔赫尔家的事,后来发现,缅甸孩子受的苦远不止这些,在泰国的难民营里,12岁的莫哈马得蹲在泥里挖虫子,装在破塑料杯里当鱼饵。
天还下着暴雨,他得蹚着齐胸深的急流去钓鱼,就为了给家里弄点吃的,两小时下来,他也就钓着十条小鱼,每条还没3厘米长,也就够几口的量。
莫哈马说,有的日子比这还惨,一条鱼都钓不着,11岁的索比莫哈马还小,得一个人跟激流搏斗着捕鱼,他那件粉色T恤套在身上,显得人特别瘦小。
附近还有些孩子,得扛着跟自己差不多大的木柴回庇护所,好让家里拿去卖钱。
索说,“有时我能吃饱,但多数时候我饿着肚子”,有些日子连早餐午餐都省了,空着肚子去学校。
可就算能上学,日子也不好过,索的老师桑宁怀说,自从美国削减援助后,她教的小学已经有10个学生辍学了,不是孩子不想学,是家长实在没钱,还得让孩子帮忙找吃的。
留在学校的孩子,也大多在跟饥饿斗,教学的东西越来越少,连学校漏雨的屋顶都没钱修,下雨的时候只能停课。
很显然,这些孩子本来就从战争里逃出来,以为难民营是个落脚点,结果又掉进了“饿肚子”的坑,连上学这种基本的事都变得难上加难。
孩子难,大人的日子更难熬,40岁的穆罕默德・伊利亚斯有两个孩子,看着家人天天饿肚子,他最后实在扛不住了。
食物配给停了之后,他家每天就靠一餐米饭拌蔬菜叶过活,伊利亚斯变得又焦躁又绝望。
有天家人聚在一起吃饭,他突然哭了,没人知道他已经在饭里混了毒药,就这么没道别地走了。
他儿子穆罕默德・阿明说,“我爸那时候总说,死可能比接着饿、接着受苦强”。
48岁的瑙佩特要养六个孩子,家里米缸见底的时候,孩子都慌了,她只能硬撑着说“会找到吃的”,可她心里清楚,现在的粮食永远不够。
她得去采竹笋,每公斤能卖4泰铢,通常要翻山越岭走八个小时,采够的量才够换一天的米饭。
她说“看着孩子们只能吃米饭配鱼酱和剩菜,我心都碎了”,瘦削的肩膀耷拉着,全是累出来的疲态。
55岁的马哈茂德・卡马尔更惨,美国援助一削减,他不仅没了食物配给,连在国际救援委员会的工作也没了,那份工作本来是美国国务院资助的,今年7月31号资助停了,诊所也关了。
他现在瘦到只有54公斤,比之前轻了16公斤,连好朋友见了都认不出,前几天他去玉米地打工,想赚120泰铢买全家一天的米,结果直接昏倒在地里。
卡马尔说,“我们快死了,这儿已经没我们的活路了”,晚上躺在漏雨的庇护所里,还能听到外面有人偷东西的声音,他跟几个人还曾一晚上抓了27个窃贼送进去,其中一个还是他朋友,朋友只说“没东西吃,没办法”。
援助断了、军方挡着:这条活路咋就这么难?卡马尔他们能撑到现在,之前全靠美国国务院的拨款,那些钱给泰缅边境的难民提供食物和药品。
可今年7月31号拨款一停,当地主要的援助组织“边境联盟”只能停了对85%营地居民的食物援助。
后来联盟反复求捐助,美国国务院才在9月30号签了临时协议,把拨款续到年底,但之后就没下文了,人家明确说不会再延长。
不止“边境联盟”,之前帮过不少反抗缅甸军政权的“自由之家”紧急项目,也因为没钱关了门。
项目负责人维克多说,现在还有大概100个平民给他发求助信息,可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不知道该跟他们说什么”。
搞不清那些决定削减援助的人,有没有想过这些援助对难民来说意味着什么?那不是“浪费钱”,是能救命的“生命线”啊。
更让人无奈的是,缅甸军方还总在中间添乱,英国缅甸罗兴亚组织的主席吞金说,军方长期不让援助进入若开邦的部分地区,现在美国又砍了资金,“这不是在帮军方对罗兴亚人搞‘饥饿种族灭绝’吗?”
今年三月缅甸发生强震,死了3800多人,美国倒是派了三个援助工作者过去,结果这三个人在灾区就收到了解雇通知,这种时候砍援助,真的并非明智之举。
美国还说“期望有能力的国家增加贡献”,可有些国家也跟着削减援助,理由是“资金要用于国防”。
可缅甸民众已经被战争折腾得够虚弱了,哪经得住这么折腾?联合国之前估计,缅甸有40%的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美国本来是最大的捐助国,现在倒好,不仅不帮,还把自己的援助机构USAID给解散了,说这是“浪费资金”。
可实际上,美国用在对外援助上的钱,也就占预算的1%左右。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今年四月也停了对缅甸100万人的援助,在若开邦中部,好多家庭连基本的食物都凑不齐。
世粮署的缅甸国别主任迈克尔・邓福德四月去若开邦的时候,看到有母亲用草煮清汤喂孩子,还有个老人哭着跟他说“如果世粮署不喂我们,当局也不帮我们,不如直接投炸弹过来,我们没法这么活了”。
60岁的阿巴巴莫带着17岁的儿子住在难民营里,她儿子认知像幼童,不会说话,穿衣、上厕所都得靠她帮忙。
阿巴巴莫自己有糖尿病和高血压,饿极了就头晕、出汗,有些日子一口饭都没吃。
泰国政府最近倒是出台了政策,给10.7万缅甸难民里的一部分人发了工作权,可她年纪太大,根本享受到。
现在母子俩只能靠基督教教会偶尔给的几把米过活,她说“知道营里人人都难,反而成了点安慰,要饿,大家一起饿,不止我一个”。
毫无疑问,美国削减对外援助,把缅甸最脆弱的一群人推到了悬崖边。
这些人不是冰冷的数字,是失去孩子的塔赫尔,是挖虫捕鱼的莫哈马,是饿得昏倒的卡马尔,是只能靠教会接济的阿巴巴莫。
他们本来就从战争里逃出来,只想找条活路,可现在这条路被越堵越死。
希望能有人看看他们的处境,也希望那些能做决定的人,能早点把这条“生命线”给接回来,毕竟,救人的钱,从来都不是浪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