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5 12:55

加沙停火:四国做担保,美以却各怀鬼胎,这"和平大饼"能喂饱谁?

最近,加沙地带似乎迎来了“和平的曙光”,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峰会,各方忙不迭地为刚刚生效三天的停火协议“盖章背书”。然而,这股突如其来的“和平风潮”,究竟是真情实意的期盼,还是一场各怀鬼胎的政治秀?

想象一下,你家房子着火了两年多,好不容易有人来救火,结果开会的都是邻居,房主却一个没来,一个被冷落在一旁。这听起来有点荒诞,却是加沙当前面临的真实写照。当美国、埃及、土耳其和卡塔尔四国领导人在会议上郑重签署文件,为加沙停火协议“作保”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却一个缺席,一个被边缘化。
这出戏的“主角失踪”,细思极恐。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他以犹太教节日为由临时取消行程,这背后藏着的是对国内右翼势力的深深忌惮。想想看,如果他与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同框,那可真能让他的执政联盟“吃不了兜着走”。
而巴勒斯坦这边,哈马斯干脆连代表都没派,只有阿巴斯象征性地跟特朗普见了面,但那也只是“面谈”,压根儿没到正式谈判的程度。

更有意思的是,四国签署的文件里,虽然漂亮话一箩筐,比如“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享有平等权利”,但对于巴勒斯坦人最看重的建国和自决权,却提都没提。这就像给你画了个大饼,告诉你饼是你的,却不告诉你怎么吃、什么时候吃。
那么,这四国为什么突然这么积极地为加沙的“和平”奔走?表面上是高风亮节,实际上,每个人都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埃及总统塞西,一开口就强调“两国方案是唯一途径”,还积极盘算着举办加沙重建国际会议。这不难理解,加沙就在埃及隔壁,那地方一乱,难民潮和安全隐患首先冲击的就是埃及。对他来说,加沙的稳定比什么都重要。
卡塔尔和土耳其,作为中东伊斯兰世界的代表,也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卡塔尔向来是哈马斯与外界沟通的“中间人”,而土耳其则想借着这次机会,在中东地区刷刷存在感,强化一下自己的地区影响力。
最值得玩味的,要数美国了。这次特朗普政府一改常态,没有把冲突的责任全部推给巴勒斯坦,甚至还承认加沙问题是整个巴勒斯坦问题的一部分。这可跟他们之前连“加沙居民是巴勒斯坦人”都不愿意承认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这似乎预示着美国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变得“温和”了一些?

但这份所谓的“温和”,仔细一琢磨,就显得有点言不由衷了。要知道,就在几个月前,特朗普还在鼓捣着“清空加沙”的荒唐想法,一会儿要埃及、约旦接收难民,一会儿又打算把加沙变成海滨度假胜地,甚至偷偷摸摸地跟苏丹、索马里接触,想把巴勒斯坦人安置到非洲去。
这些举动,当时可没少被国际社会骂作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如今突然改口谈“平等权利”,更像是借着第一阶段停火实现人员交换(哈马斯释放以方人质,以色列释放巴勒斯坦囚犯)这个机会,给自己找个台阶下,顺便重塑一下形象。
毕竟,这种人员交换带来的短暂平静,也算得上是一种“喘息窗口”。更何况,峰会结束后,特朗普还忙着撺掇以色列总统赦免内塔尼亚胡的贪腐罪行,这明晃晃的偏袒,他的亲以底色,从未改变。

眼下,第二阶段的谈判已经启动,但那些真正触及核心的问题,比如哈马斯是否解除武装、加沙未来由谁来治理等等,每一个都像是火药桶,随时可能引爆。特朗普虽然想搞个“和平委员会”来监督加沙,还要求加沙非军事化、建立新的民警部队,但哈马斯是否愿意“缴械”,以色列又是否愿意彻底撤军,这些都是悬而未决的难题。
四国声明里那些“铲除极端主义”、“通过外交解决争端”的漂亮话,在加沙满目疮痍的现实面前,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加沙那3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是残垣断壁,流离失所的民众们在废墟中艰难求生。他们喊出的“战争结束了”,与其说是一种坚信,不如说是一种绝望中的奢望。
埃及虽然提出了一个530亿美元的五年重建计划,也得到了阿拉伯国家的认可,却被美国一口否决。特朗普坚持要“摆脱哈马斯”才谈重建,这和以色列“消灭哈马斯”的目标如出一辙,这重建之路,恐怕真是遥遥无期。

归根结底,这场由四国担保的“和平”,更像是一个没有经过精雕细琢的“半成品”。它虽然让打了两年的双方暂时停火,却未能触及冲突的根本原因。它说了一大堆关于“尊严”、“平等”的空话,却巧妙地回避了最核心的主权问题。它虽然有四国的签字画押,却没有冲突双方的真正共识。
这就像加沙民众在废墟中返家时的心情,既有重逢的短暂喜悦,又时刻笼罩着对再次开战的深深担忧。毕竟,一份没有主角真正认可的和平协议,再多人担保,也难保长久。
接下来的关键,只能看第二阶段谈判能否真正打破僵局,带来实质性的进展。但只要以色列还抱持着军事优势思维,哈马斯不愿轻易放下手中的武器,而美国又继续在亲以和示好阿拉伯世界之间摇摆不定,这场由四方搭台的“和平大戏”,恐怕迟早要面临散场的考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加沙停火:四国做担保,美以却各怀鬼胎,这"和平大饼"能喂饱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