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5 00:31

美国政府关门8天后,驻华使馆公众号都停更了!美国停摆进行时

美国驻华大使馆“悄无声息”地停更了。
使馆在微信和微博平台同步发布消息:由于美国政府“拨款僵局”,将暂停除紧急安全信息以外的常规更新。
官方冷静,网友炸锅。
美国政府因财政预算未通过,陷入技术性关门,截止目前已经整整13天。

这次不再仅仅是白宫关灯,国会吵架,而是辐射到全球包括中国在内。
美国政府“关门”并非字面意义的关张,而是“非核心部门缩减运营”状况的政治化说法。
由于国会未能按时通过下一财年的预算案,联邦政府无法继续拨款给所有部门。按照美国法律,没有财政拨款的机构与人员,将不能继续履职。
除了军队、联邦执法、重大安全和民航管制等被强行归为“必要岗位”的人外,其他人悉数进入无薪休假。
而“必要岗位”的人,也就算是被“白嫖上班”。
医院不再指导检测机构如何运作,国家公园拉起封条,NASA和气象局状态阑珊,美国驻全球大使馆也“迟钝”甚至“半瘫痪”。

美国驻华使领馆的首次公开“停止更新”,不仅仅是运营暂停,而是美式政府运转失灵蔓延到全球的一个信号。
谁在焦头烂额?是人民,而不是议员。
在美国本土,人手紧缺已造成航班大面积延误。
交通部长达菲承认,从10月1日起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情绪和工作状态就大幅下降。因为这些人本就工资不高,现在还拿不到薪水。
于是你听说了好莱坞伯班克机场塔台从下午4点到晚上10点空无一人,南加州空中交通指挥中心被远程接管,勉强运转,亚特兰大、芝加哥、波士顿、费城等10多个机场出现断续延误甚至停运风险。
这些不是偶发事件,而是在这个被誉为“全球最强”的国家里的真实现状。而我们得明白,这是美国内部治理体系的一种“内伤”显现,是制度原始缺陷酝酿多年的又一次集中爆破。

那么,为何这次的关门更加可怕?
债务危机已成系统性风险。
2025年8月,美国国债总额首次突破37万亿美元,约等于GDP的1.27倍。人均背债已接近11万美元,政府继续借钱发工资,已经来到临界点。
党争虚耗,行政早已内卷。
这次是两党第六轮谈判失败。民主党不让医保改革动刀,共和党死咬白宫开支滥用。无论哪方让步,背后都担心“输掉选举扑克”。
美国信誉,全球性下滑。
驻外使馆作为美国“延伸的外交神经”,现在处于“半休眠”状态。对外国公民的签证延期、对机构联络中断,这不仅仅是业务延迟,是美国“领事信用”的实质流失。
科技与基础研究停摆。
NASA数据更新中断,CDC疫苗推广人员被解散。科研人员一夜回家,正在推进的试验中断,科研预算被冻结,这拖的是未来发展线。
中国等国家对美“脱钩”决心更加坚定。
美方的不确定性暴露得越彻底,越强化了我们对自主科技、制度独立性的追求。天塌下来没人会去帮你撑,美国自己都顾不过来。

这事不是特朗普造成的,但特朗普可能会是”赢家“。
2018年底,美国也曾出现史上最长的35天关门纪录,正是特朗普政府时期。而这回混乱的拜登政府再一次陷入财政危机,无论怎么平衡,都被特朗普阵营抓到了把柄。
这不是偶然,是某种策略。共和党的右翼议员其实未必想“办事”,他们就是要把拜登困在一个进不了、也退不了的泥潭里。
10月3日,众议院议长麦卡锡被自家人踢下台,全美首次出现没有议长的情况。
你没看错,一个议长都没了的政府,怎么谈预算?怎么修法案?
美式制度已开始出现“不可逆的自耗”。

从中国的角度看,美国的停摆像不像80年代的苏联?
在苏联解体前夕,同样存在“预算掣肘”、“地方不听话”、“领导无作为”。今天美国国会的表现,俨然是“内耗政治化”的典范。
这种模式早就刷新了全球投资者的风险预期:过去那些“把钱投进美国国债最安全”的逻辑,正在被动摇。
而美元霸权的根,正是美国政府的持续稳定信用。今天这根基已经松动。
那中国该怎么看?要怎么应对?
继续加固我们的经济底座,加快国产科技与金融基础设施替代。像数据库、标准订单体系、交易所监管等都要加快完全自主可控。
密切关注美元国际汇率动荡,适时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强化人民币国际地位,尤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结算谈判上掌握主动。
利用好美国“功能性失灵”的窗口期,争取在亚非拉地区扩大战略影响力、不对称紧逼对方的外交布局。
现在是美国“自己熄灯”,别人看得更清了,那我们就该亮出自己的大屏。

总结驻华美国大使馆“停更”,表面只是技术问题,本质是美国制度衰退的一角浮冰。
不止是关门,而是关上了世界对美信任的大门。
未来,这种系统性自耗或将成为美式治理的“常态”。
世界从不等人,中国的机会,正在翻开新一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国政府关门8天后,驻华使馆公众号都停更了!美国停摆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