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几乎没有,仅4个月能用的北极航线,为何被中俄高度重视
北极常年被冰雪覆盖,在全世界眼里,是一个既神秘又充满挑战的海域。按理说,这样的地理环境,是全世界公认的航海禁区,可是,近些年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冰层融化,这里慢慢出现大范围没有冰层的海域。
2025 年 9 月 23 日凌晨 4 时左右,这片被视为航海禁区的海域,却突然出现了一艘巨大的货轮。
这艘货轮名叫从中国的舟山港北仑港区启程,目的地是英国的弗利克斯托港。
没错,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由中俄共同打造的北极新航道。按照航海计划,这艘轮船将在18天后抵达目的地,这次看似平白无奇的航运,背后却有着重大历史意义。
要知道,北极航线的基础设施几乎没有,而且每年仅有 4 个月左右的时间能够通航。那么,为何中俄两国却对它高度重视呢?
北极航线
北极航线,在过去的上百年里,是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这是因为,以前的北极地区气候恶劣,常年冰封,根本不具备通航条件。可是,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北极更是经历了 4 倍于全球均速的变暖。
去年,北极冰盖面积萎缩至约 270 万平方公里,2030 年夏季或将见证首个 “无冰北极”。这一变化使得北极航线的通航成为了可能。
《纽约时报》在2024年的一篇文章里,毫不避讳的指出,跟 1981 年和 2010 年时期比,北极的海冰覆盖范围少了约 120 万平方公里、总面积为 1400 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澳大利亚的两倍。
更为重要的是,人类的造船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先进的破冰船能够在厚厚的冰层中开辟出一条通道,使得商船能够顺利通过北极海域。
比较典型的就是俄罗斯最大核动力破冰船 “乌拉尔号” 下水,为开辟北极航线提供了重要技术条件。
开通北极航道,也一直是中国的重大战略构想。2017年7月,中国首次提出“冰上丝绸之路”的构想。
这个听起来充满了神秘和冒险色彩的词汇,实际上是指船舶用于穿越北极部分或整个北极圈的海上航线。
中国历来是行动派,2018年,中国就发布了《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向全世界公开了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构想。
中国的战略构想和俄罗斯不谋而合。
就在今年早些时候,俄罗斯总统普京概述了对北极地区的发展目标,包括将东北航道打造为跨北极运输走廊的核心部分。
在9月初举行俄罗斯东方经济论坛上,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将全力推进跨北极运输走廊建设,实现这条北方供应链的24小时全天候运营。
按照两国的计划,北极航道主要包括两条路线,一条是沿着加拿大北部和阿拉斯加海岸连接大西洋的西北通道,另一条是靠近俄罗斯、北欧一侧分别通过太平洋和大西洋进入东亚或欧洲的东北通道。
构想虽然伟大,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
在北极地区,因为环境原因,几乎没有任何基础设施,港口、导航设施都要重新建立,而且,北极地区只有每年的7月份到9月份才具备通航条件,而且还需要破冰船的助力。
即便是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航线上通行的船只也需要克服冰山、浮冰、海雾等的威胁。
都给航行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这一切,都没有阻止中俄共同开发北极航道的决心,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合作新赛道
对于中俄两国来说,北极航线航程短,极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
传统的中欧航线,主要是经过苏伊士运河到达地中海,或者绕道好望角,航程漫长。
而北极航线则是通过北冰洋连接中国与欧洲,大大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距离。
比如,上文提到的“伊斯坦布尔桥”号货轮,它取道北极东北航道,单程仅需18天左右,比传统航线缩短了22天。
航程的减少,不仅意味着运输时间的缩短,还意味着燃料消耗的减少,从而降低了运输成本。有数据显示,北极航线能够使航程减少约6400公里,运输成本下降三分之一。
对于企业来说,运输成本的降低意味着利润空间的扩大。
特别是对于一些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商品,如光伏组件、储能柜、跨境电商货物等,北极航线的开通为它们提供了更加快捷的运输方式,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库存量。
运输效率提升,无疑为传统的中欧贸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旦开通了北极航道,就让中国的宁波、上海、青岛等港口,与欧洲的弗利克斯托、鹿特丹、汉堡等枢纽港口实现了无缝对接。
除此之外,还顺便带动了东南亚货物和韩国货物的集结转运,增加了亚洲地区整体的对外贸易量。
在当前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北极航线的开通,将会极大增强全世界贸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对此,中国专家分析指出,当传统航线因为地缘政治、自然灾害,甚至运河拥堵这样的因素受到阻碍时,北极航线可以作为备用或补充,保障中欧之间货物运输的顺畅进行。
最典型的就是,近两年随着巴以冲突的升级,红海航道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有了北极航道,中欧之间的贸易就有了另一个稳定的选择。
对中国而言,开通了北极航道,就意味着多了一个能源供应新渠道。
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丝毫不亚于中东地区。
有数据显示,北极地区未探明石油储量达到 900 亿桶,天然气储量 47 万亿立方米,分别占全球未探明储量的 13% 和 30%。
除了这些,北极地区还有丰富的煤炭和可燃冰储量。
对于俄罗斯而言,北极地区很多领土都归俄罗斯所有,通过和中国的合作,共同开发北极地区,能极大促进俄罗斯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所以,开发北极航道,对于中俄双方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国际新秩序起点
中国和俄罗斯共同开发北极,还有个深远的政治原因。
北极航线通航将进一步加强中国和俄罗斯的命运绑定。
这一合作推动了中俄在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和贸易通道安全等领域形成深度战略捆绑,提升了双方应对国际局势变化的协同能力。
一旦中俄建立了成熟的合作关系,能够极大增强双方在北极事务中的话语权,进而增强国际地位。
这种合作,也势必进一步打破传统的地缘政治格局。
为什么这样说?
这是因为,长期以来,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等咽喉要道一直控制在西方国家手里,谁掌握着航线运输,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的命脉。
北极航道的开通,则为中国和俄罗斯提供了一条新的、不受传统势力控制的贸易通道。
对此,俄罗斯驻华大使莫尔古洛夫曾表示,俄罗斯与中国的这一新合作方向,反映出两国不仅希望扩大北极物流领域的合作,而且还希望协调建立替代传统贸易路线的全球基础设施新支柱。
所以说,北极航道对于构建一个新的国际秩序,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这个航道的开通,也就意味着全球经济的重心将重新分布。
随着北极航线商业价值浮现,东亚地缘经济面貌也将逐渐改变,欧洲和亚洲都将出现经济重心北移的现象。
对中国而言,北极航道的开通,意味着宁波舟山港补齐了全球航线网络上的“最后一块拼图”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到北冰洋,宁波舟山港全面贯通全球主要通航大洋,枢纽港地位进一步巩固。
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尽管北极航线目前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通航时间有限、航行安全风险高等,但它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就拿俄罗斯来说,政府已经制定了明确的规划,预计到2030年,东北航道年货运量将突破 1 亿吨,并于2035年进一步提升至2.2亿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俄罗斯将加大对北极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包括建设港口、导航设施、破冰船等。
中国也在积极推进 “冰上丝绸之路” 的建设,加强与俄罗斯及其他北极国家的合作。
不过,北极航线的开发和利用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目前,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任何过度开发和破坏都可能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在开发北极航线的过程中,中俄两国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合作,共同推动北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北极航线,这个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的梦想,如今正在逐渐成为现实。它不仅为中俄两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也为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秩序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机遇和选择。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俄两国的共同努力下,北极航线必将成为全世界关注的新焦点。
参考资料:
1.北极破冰,全球首条!瞭望智库
2.北极航线有多重要?看完这一篇全懂了! 航运界
3.专家:北极航线强化中俄命运绑定,助中国破解地缘政治困局,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4.“中欧北极快航”开通为何备受关注?湖北卫视长江新闻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