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高薪骗局!多位大学生柬埔寨被骗,快告诉你家里人
文 | 锐观经纬编辑 | 锐观经纬
13号传来消息,柬埔寨境内针对韩国公民的恶性事件正以令人揪心的速度升级,绑架、强迫劳动案件数量大幅飙升,甚至出现年轻学子因轻信虚假招聘信息遇害的悲剧。
这不仅让在柬韩国人陷入恐慌,也让国际社会聚焦这一区域安全隐患。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此类案件集中爆发?韩国政府的应对能否真正保障公民安全?中国又该如何看待并应对这一区域安全挑战?
其实还是要从一名22岁的韩国学生说起,今年8月,他满怀期待飞往柬埔寨,本以为能抓住“高薪工作”的机会,却没想到踏入了精心设计的陷阱。
抵达后不久,他便遭人绑架并被勒索,一个月后,其遗体在柬埔寨贡布市附近被发现。
经后续调查确认,这名学生的死因是遭受长期虐待引发的心脏骤停,一条年轻的生命永远停在了异国他乡。
目前,韩柬双方正就遗体遣返事宜展开协商,韩国警方计划在10月下旬赴柬埔寨,与当地相关部门合作完成尸检,之后再推进遗体送回韩国的流程。
这起悲剧并非个例,今年以来,韩国公民在柬埔寨遭遇绑架的报案数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
韩国国民力量党议员金表示,2021年全年仅收到2起相关报案,2022年为11起,2023年增至21起,2024年全年达到220起,而2025年1月至8月,这一数字已飙升至330起。
短短五年间,案件数量从个位数跃升至三位数,背后折射出的是柬埔寨境内犯罪集团的嚣张,以及当地部分区域安全管控的薄弱。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受害者的遭遇往往极具共性,他们大多是被柬埔寨境内“超高薪”的虚假招聘广告吸引,抵达后便失去人身自由,被迫参与诈骗活动,若有反抗则会遭受威胁与殴打。
10月初,两名韩国公民在柬埔寨西南部的西哈努克市被当地警方解救,他们回忆,被关押期间不仅失去与外界联系的权利,还曾多次面临暴力对待。
而在今年8月的另一次解救行动中,工作人员在柬埔寨贡布市附近解救14名韩国公民时,还意外发现了上述遇害学生的遗体,可见此类犯罪活动的残忍程度。
面对日益严峻的局势,韩国政府终于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早在10月10日当地时间晚9点(新加坡时间晚10点),韩国就已对柬埔寨首都金边发布特别旅行警告,提醒本国公民谨慎前往。
随后,韩国总统李在明下令有关部门“全力通过外交途径,保护韩国公民免受柬埔寨境内犯罪活动的侵害”,韩国外交部也迅速与柬埔寨政府沟通,寻求合作支持,并表示“在必要时将采取额外措施”,不过尚未公布具体措施细节。
但韩国政府的外交努力似乎面临着现实阻碍,韩国执政党共同民主党议员朴赞大透露,柬埔寨当局曾提出“必须提供受害者被绑架的照片或视频,才能启动解救行动”的要求,这一原则甚至已成为当地处理此类案件的惯例。
韩国外交部解释称,柬埔寨方面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是因为此前曾出现过诈骗园区内的受害者因受胁迫,反而希望继续留在园区、否认自己遭绑架的情况。
不过,韩国政府已正式要求柬埔寨当局放宽启动解救行动的条件,例如仅提供受害者的基本个人信息及疑似关押地点等,以便更快开展救援,避免更多悲剧发生。
对于韩国政府目前的应对力度,韩国国内并非完全认可。
主要反对党国民力量党就公开呼吁政府采取更全面的措施,该党发言人在声明中表示,韩国不应仅依赖外交渠道,还应派遣警察,并寻求与国际刑警组织及柬埔寨当地执法部门的合作。
在他们看来,单纯的外交沟通难以应对当前复杂的犯罪形势,只有通过多层面、跨国家的执法协作,才能从根本上打击柬埔寨境内针对韩国公民的犯罪集团。
最主要的是,柬埔寨境内的诈骗园区问题早已不是秘密。
截至2025年6月,国际特赦组就表示,柬埔寨有五十多个诈骗中心,受害者哪里的人都有,这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中国对此始终持明确立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跨国诈骗犯罪,主张通过执法合作与综合治理彻底铲除这个不良行为,切实维护民众权益与地区秩序。
从行动层面看,中国始终将联合执法作为核心抓手。
2024年,中柬警方多次开展包机押解行动,4月将680余名中国籍涉赌诈嫌疑人分批押解回国,11月又启动第二批行动,500余名嫌疑人陆续被遣返。
这种高效协作并非偶然,而是两国执法合作机制化的体现,在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等场合,双方多次就深化反诈合作达成共识,柬方清缴金边赌诈园区后,中方立即部署力量开展后续工作。
中国的立场更体现在区域协同治理的视野中,作为澜湄合作成员国,中国推动柬埔寨等六国参与海鸥联合行动,2024年8月至12月间共逮捕嫌疑人7万余名,也让更多人知道我们零容忍的共同态度。
外交部明确表态支持邻国携手根除诈骗,公安部则通过猎狐行动等专项工作,追缉在柬洗钱等上下游犯罪人员,强调境外不是法外。
同时,中国注重防范与治理并重,驻柬使馆多次发布提醒,揭露冒充使馆人员等诈骗套路,警示公民远离高薪陷阱,并开通线索举报渠道,形成“打击+预防”的完整链条。
这种立场既立足维护中国公民安全,也契合柬埔寨打击犯罪、改善国际形象的需求,成为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生动实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