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岁还在迪士尼扫厕所?日本老后打工成日常,都是钱不够给逼的
你见过60岁还在早高峰地铁里挤着上班的老人吗?在日本,这真不是啥稀罕事,反而成了很多老人的日常。今年敬老日(每年9月第三个周一)前,日本出了组数据,65岁以上人口一共3625万,其中914万还在工作,算下来每4个老人里就有1个得上班;更别说65到69岁的老人,一半以上都还在干活呢。
这么大年纪了,在家享清福不好吗?为啥还得折腾?说实话,没几个人天生愿意这么干,大多是因为钱不够花,被生活推着走。
2019年日本就吵得挺凶的老后2000万问题,说白了就是一对65岁的夫妻,想安安稳稳过20到30年退休生活,至少还得存2000万日元(差不多人民币100万);咱们国内要是有类似需求,有研究估算大概得300万。
73岁的柏耕一,大太阳底下还得去工地上做交通疏导员,这活儿门槛低,很多70岁以上的老人都干这个;
还有65岁的内田正治,从出租车行业退休后,每月退休金就12万日元,一半得交房租,再加上吃饭、看病的钱,每个月都得亏2到3万日元,眼看着自己的积蓄快花光了,不找活干咋整?
除了钱,政策也推着老人往前走。日本的退休年龄一调再调,1986年从55岁改成60岁,2006年又延到65岁,到2021年更出了新版《老年人就业稳定法》,直接说企业得尽量给65到70岁的老人提供工作机会。
这背后其实是老龄化太严重,没办法。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日本以前的终身雇佣制早就不顶用了,中年人要是失业了,想再找份好工作太难。
你别觉得这些老人上班都是苦哈哈的,其实他们也能从苦差事里找出点甜来。56岁的真山刚去做护工,同期还有个70岁的同学,结业后直接被养老院录用,有些要照顾的老人甚至比他俩还年轻。
护工这活儿有多难?喂饭、洗澡、处理排泄物是常事,还得忍老人的坏脾气,挣得少还容易落下职业病,真山刚自己也说就是为了活下去。
但他没光盯着苦,反而爱听老人们讲过去的事,不只是谁当年多成功,还有谁摔过跟头、老了有多不安,这些反而成了他琢磨自己以后咋养老的活教材。
57岁的笠原一郎更有意思,在麒麟啤酒干了30多年,后来因为升不上去、压力太大,提前退休去了东京迪士尼当清洁工。
每天得走两三万步,下雨天扫积水,冬天铲积雪,一周还得清理一次呕吐物,听着就累。
可他也有自己的小快乐:上晚班虽然辛苦,但能看到不管看多少次都感动的烟花;节假日园区人多,要是能猜对当天有多少人来,也觉得挺有意思;
有时候教孩子用洗手液吹米老鼠形状的泡泡,还能拿到五星卡的好评,有人问他在干嘛,他回答我在收集梦想的碎片。
咱们看日本这些老人的事,其实不只是看个热闹,得想想无退休社会可能不只是他们的事,以后咱们说不定也得面对,该咋准备呢?
现在年轻人都爱聊工作到底有啥意义,可道理说得再明白,日子还得一天天过。
我倒觉得日本老人们那种接受工作的心态,挺值得参考的。他们不是多爱工作,而是把工作当成活着的实感,不把难处放大,也不让工作占满生活。
就像真山刚没说护工这活儿多有价值,只说能从老人身上学经验;笠原一郎没说清洁工多光荣,只说喜欢迪士尼的烟花。这种不跟工作较劲的劲儿,可能比纠结工作到底有啥意义更实在。
说到底,活到老干到老不是说必须得工作,而是得想明白咋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平衡,守住体面和幸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