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5 00:29

中美全面开打,大量中国产品被美国下架,荷兰得令,强抢中企资产

最近中美贸易战突然升级。
美方不停地在危险的边缘试探,一再无视中方的诚意以及中美此前谈判的成果。
多次出台各种措施恶意打压中国,“拉黑”中企,最终引发中方的反制。
但特朗普并没有停手,反而加大了力度继续对中国施压。

美国突袭:大规模下架中国产品,政治压倒市场近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平台发文宣布,将从 11 月 1 日起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 100% 的额外关税(在现有关税基础上)。美方给出的理由是针对中方采取的稀土等相关物项出口管制。
甚至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还宣布强制电商平台下架数百万件中国电子产品。
还是那个都快用烂了的理由——所谓的“国家安全”。
据路透社报道,FCC主席布兰登·卡尔在接受采访时称,为配合FCC的打击行动,美国主要电商平台已下架数百万件所谓的“违禁”中国电子产品。
根据他的说辞,这里所谓的“违禁”产品,要么属于美国禁止设备清单,要么未获得该机构授权,涉及华为、海康威视、中兴和大华技术等企业生产的家用安防摄像头、智能手表等产品。
卡尔声称,在FCC监督下,各大企业正制定新程序,以防止未来出现“违禁商品”。
他还表示说:“我们将继续加强执法强度。”



但是根本没有任何具体证据。
宣布加征关税也没有走WTO程序,也没有与中方沟通。
只是一纸通知,然后产品就“消失”了。
讽刺的是特朗普在宣布增加关税的同时,其副手万斯还通过福克斯新闻喊话,称若中方“保持理性”,特朗普愿做“理性谈判者”。
搞不懂这种一边施压,一边又想着谈判的做法,特朗普是怎么想的出来的。
另外,美国官员也是两面派,一边宣称“所有美国民众都已经准备好打全面贸易战”,另一边却在记者追问时缓和语气,表示“除非形势需要,美国没打算跟中国打贸易战”。
看来都和懂王学会了前后矛盾的“表演方式”,说明美国内部现在决策还是挺混乱的。

荷兰出手:冻结安世半导体,治理权被架空就在同一周,远在欧洲的荷兰政府采取了一项被业界称为“明抢”的行动。
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发布部长令。
安世半导体及其全球30个子公司,全部进入“冻结状态”。
禁止资产转移,禁止人员变动,禁止业务调整,冻结期长达一年。
随后,10月1日,三位安世外籍高管联合向阿姆斯特丹法院申请“紧急治理干预”。
法院很快就给出了响应,企业法庭在未庭审的情况下,即时生效了暂停张学政担任安世半导体控股公司执行董事及安世半导体公司非执行董事职务等紧急措施。

10月7日,法庭进一步裁定:将中方99%的股份托管给第三方,任命一名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董事接管公司。
这一系列操作导致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控股权暂时受限。
这是一场典型的“法律包装下的夺权”。
所有过程,都在“合法合规”的外衣下进行。
这一系列看似凶猛的组合拳的背后,其实就是美国方面遭到中方反制后的歇斯底里。

“蛇吞象”并购的代价:高杠杆结构成为软肋安世半导体不是一开始就如此“香饽饽”。
它原是恩智浦半导体旗下的标准产品事业部,利润不高,技术中端。
2017年被剥离出来,准备出售。
2018年,中国的闻泰科技看中了这块产业资产。
通过旗下香港子公司裕成控股,联合多个并购基金,砸下超过300亿元完成收购。
当时的并购在业内被称为“蛇吞象”。
闻泰当时主营手机ODM业务,利润率极低(2024年ODM毛利仅2.73%),收入虽高,但盈利能力有限。
为完成这笔交易,闻泰科技联合格力电器、国联集成电路等资本方,通过 “股权融资 + 债权融资” 模式筹集资金,这种高杠杆融资结构以及复杂的控股路径,依赖境外平台持股。
这也为后来荷兰政府的介入留下了“法律可操作”空间。
此次冻结行动,正是通过闻泰的境外持股结构进行“穿透”,法理上绕过中方母公司,直接对安世进行司法干预。

安世盈利爆发,反遭“摘果子”安世半导体被中方接手后迅速完成转型。
聚焦车规级功率器件,切入中国电动车产业链。
安世半导体是全球领先的分立器件 IDM 企业,其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如 MOSFET 全球市占领先,已成为博世、大陆集团等前 10 大汽车 Tier1 厂商的 “核心供应商”。
并且其临港 12 寸车规级晶圆厂一期已满产,车规级 MOSFET 月产能达 7 亿颗,占全球 AEC - Q101 产能的 20%,并进入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供应链。
2021年至2024年,安世半导体累计为闻泰科技创造了 105 亿元的利润。
2024年,营收147亿元,净利润近23亿元。

曾被荷兰视为“边角料”的企业,在中国资本运作下成了“现金牛”。
这可能正是荷兰突然出手的原因之一。
这份成果,西方不愿意看到中国独享,于是就开始抢夺控制权。
需要注意的是,安世的三位外籍高管也在关键时刻站到了荷兰政府一边。
首席法务官Ruben(荷兰籍)、CFO和COO(皆德国籍),联合向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的企业法庭提交了紧急请求,要求对公司启动调查并采取临时措施。
他们绕过母公司,直接配合政府完成“夺权”。

中方反制:稀土牌精准出手,直击西方软肋面对美国的无底线打压,中国的立场始终是坚定且一贯的,那就是要打,我们坚决奉陪到底。
中国的反击,就是以稀土为刃、以市场为盾,精准刺向了霸权逻辑的软肋。
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第61号、62号公告。
对稀土技术、设备、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明确列出芯片、芯片测试设备、半导体制造设备等为管控对象。
“逐案审批”制度,等于给全球半导体链条加上一道审查闸门。
荷兰的ASML,全球唯一的EUV光刻机制造商,其设备中大量依赖中国稀土材料。
核心部件如磁控支架、激光管涂层等,无法绕开稀土元素。
安世半导体自身在制造过程中同样依赖稀土原材料。
一旦稀土出口审批收紧,整个荷兰半导体产业链将遭遇系统性风险。



面对中国稀土管制措施,特朗普政府的应对充满矛盾性。
特朗普本人通过社交媒体直接抨击中方举措 “反常且带有敌意”,这种情绪化表态恰恰暴露了美国在博弈中的被动地位 —— 一方面,美国仍试图以霸凌姿态压制中国,延续此前的经贸施压逻辑;
另一方面,又对中方反制心存忌惮,既没有彻底 “掀桌子” 的底气,也缺乏应对反制的有效手段,最终陷入 “无能狂怒” 的困境。
显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美方的方法已经不太可行了,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不断减弱,反而让美国国内相关产业承受成本压力。

荷兰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紧跟美国步伐,对中资企业资产采取冻结措施,那就有可能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长远来看,那些试图以霸凌手段阻断中国发展的行为,最终都将成为中国崛起的 “助推器”。
这次中美博弈,中国以理性反制打破了美方与荷方的施压逻辑,不仅捍卫了自身利益,更在全球产业链中巩固了关键地位,为后续的经贸博弈奠定了更有利的基础。
这一次贸易战之后,虽然难免还是会再次坐下来谈判,但是中方绝不会轻易松口,美国必然要为他们的出尔反尔,言而无信付出代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美全面开打,大量中国产品被美国下架,荷兰得令,强抢中企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