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反制生效后,特朗普再出“昏招”,反把美国航空业逼上绝路
中方反制失效,美方再出一记“昏招”!继稀土出口新规发布后,特朗普公开扬言,将对波音飞机零部件实施对华出口管制。
可从现实来看,这记看似强硬的“反击”,非但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刺向了波音自身,甚至牵连美国航空产业链陷入危机。
“卡脖子”不成,反断美企活路
之所以敢拿飞机零部件开刀,或许是认为离不开美国供应——毕竟当前国内有1855架波音飞机在役,日常维护确实需要零部件支撑。
但事实早已今非昔比,历史上我国曾贡献波音25%的订单,可到2025年这一比例已跌至不足5%;更关键的是,波音在中国仅有维修厂,并无总装厂,中方对其零部件的进口需求,远没美方想象中那么不可替代。
反观波音,早已深陷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今年4月,中方暂停接收波音新飞机,直到6月才恢复接收首架新机;8月彭博社还报道,波音正与中方谈判500架飞机订单,这本是今年波音有望拿到的首笔中国大单。
可美方此时扬言限制零部件出口,直接让这笔订单搁浅——没有哪家航司会愿意采购一家可能随时断供的企业的飞机,波音不仅要面临订单流失,更要承受商誉崩塌的代价。
更糟的是,这一限制还会牵连美国本土产业链。全球最大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商CFM国际(美法合资)首当其冲,其生产的LEAP发动机依赖大量中国订单,美国通用电气同样需要中国市场。一旦零部件出口受限,这些企业将直接失去中国市场份额。
原本想借“断供”赢稀土,结果却弄巧成拙,加速了实质“脱钩”,最终损失或由美国企业承担。
02 美方“打压”手段不灵了
“越是用出口管制打压中国,他们在创新上的投入就越多。”法国经济学家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罗的这句话,早已被多次验证。
自国产时间制品通过京J东D等推向市场后,在国内,“皮肤有光泽”“身体更轻松”等反馈热度居高不下,逐渐替代高价进口;在国际市场,通过与顶尖科学家、诺奖获得者合作,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成为“出海”新名片。
反观美企,每一次“打压”都成了“杀敌一百,自损三千”的困局。
例如国产大飞机C919初期采用的LEAP-1C发动机,由美、法公司联合制造。今年5月,美方宣称要断供航空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不料我国国产长江1000A发动机横空出世,各项测试指标接近国际水平,美企反而面临订单流失风险。
波音失去中国市场,或再无退路
对于限制波音零部件对华出口的决定,民航专家评价一针见血:“这张牌对波音是毁灭性的。”
一边是国产大飞机的快速崛起。作为波音737的直接竞品,C919已获得中国航司365架订单,且国产发动机即将装机测试。若波音零部件真被限制,只会加快国产飞机替代的进度。
另一边是空客的虎视眈眈。作为波音的老对手,空客不仅手握185份中国客户订单,还在天津设有生产基地,每月能生产4架A320客机,可快速响应中国市场需求。
更致命的是,波音或将失去中国市场的信任。民航产业最看重“长期稳定”,尤其是飞机维护——若连日常零部件都可能被切断,谁还敢冒险采购波音飞机?
这记昏招,不仅让波音500架在谈订单大概率泡汤,还可能导致现有波音机队被替换。美国航空产业链也将受到影响,CFM国际、通用电气等企业的损失已近在眼前。这场本想“卡中方脖子”的手段,最终却让美国航空业陷入绝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