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 5000 万!特朗普扬言“活捉”委内瑞拉总统,中方竟是最大赢家
文 | 普朗鸣
编辑 | 普朗鸣
一边是特朗普政府突然把对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的通缉悬赏从1500万美元飙升到5000万美元,还明里暗里透出“活捉”般的强硬姿态,另一边,美国军舰刚在加勒比海击沉一艘疑似从委内瑞拉出发的涉毒快艇,船上5人全部遇难。
这两件事前后脚发生,时间点巧合得让人不得不怀疑:美国这波操作,真的像宣称的那样只是“打击国际毒品犯罪”吗,这场围绕马杜罗展开的美俄博弈闹得沸沸扬扬,既没派军舰也没搞制裁的中国,怎么反倒被视作“最大赢家”?
很多人听到“悬赏”第一反应是“要抓马杜罗”,但实际上美方明确表示,这笔钱是给能提供马杜罗“定罪证据”或“引渡线索”的人,并非直接“买人”。
可即便如此,这个悬赏级别也够夸张——全球范围内,能被美国挂上5000万美元悬赏的人屈指可数,上一个有这待遇的还是极端组织核心成员,悬赏升级的同时,美国舰队正密集进入加勒比海,除了击沉那艘快艇,还接连拦截多艘“可疑船只”。
马杜罗的反应也很耐人寻味,他没被悬赏吓住,反而借着这事给自己“拉支持”,公开表示美国的悬赏是对委内瑞拉主权的赤裸挑衅,本质是想扶持国内反对力量搞政变。
委内瑞拉官方媒体也跟着造势,反复强调国内多数民众已经看清美国“借司法干预内政”的图谋,反而更支持现政府。
再看那起海上冲突,争议就更大了,美国说快艇涉嫌走私毒品,还拒绝接受停检,军舰是“依法自卫”才开火,可委内瑞拉这边直接斥责美国“无端动武”,认为这是赤裸裸的武力挑衅。
更关键的是,5名死者身份至今没完全公开,美方所谓的“确凿证据”也没详细对外披露,这让不少国家质疑美国“先开枪后找理由”的做法,毕竟在非战争状态下,一国军舰在他国周边海域击沉民用船只,本身就容易触碰国际规则的红线。
其实把这两件事串起来看,美国的真实目的就藏不住了——“反毒”只是个幌子,真正想做的是撬动马杜罗政权的合法性,甚至推动政权更替。
早几年美国就不承认马杜罗的总统身份,还公开支持瓜伊多当“临时总统”,只不过瓜伊多后来慢慢淡出公众视野,美国才换了“司法+军事”的组合拳。
这次把悬赏提至5000万,就是想通过“高额赏金”制造舆论压力,给马杜罗贴上“毒枭关联者”的标签,弱化他作为国家元首的正当性,而海上军事行动,则是想用武力威慑,让委内瑞拉内部产生恐慌,甚至逼马杜罗政府犯错。
除此之外,美国还有更深层的算计,从地缘上看,马杜罗背后站着俄罗斯和伊朗——俄罗斯和委内瑞拉常年有石油合作,俄企还参与委国内能源项目,双方军售往来也没断过,伊朗则通过外交渠道给马杜罗支持,甚至帮委方规避部分制裁。
美国一直把拉美视作“自家后院”,自然不允许俄罗斯这些“非西方力量”在这里扎根,这次加码施压,也是想借机削弱俄伊在拉美的影响力。
能源利益更是关键,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委内瑞拉已探明石油储量稳居全球前列,而且以重质原油为主,刚好能和美国的炼油体系互补。
近年来中东局势不稳定,美国越来越依赖西半球的能源供应链,要是能控制委内瑞拉的石油,不仅能稳定国内油价,还能进一步巩固美元在能源贸易中的地位,毕竟全球石油交易大多用美元结算,这直接关系到美国的通胀压力和经济稳定。
还有选举考量。特朗普近期在公开场合反复强调“要把毒枭绳之以法”,还表扬军方行动“快速精准”,这种强硬语调明显是给选民看的。
美国选举年常有“对外强硬转移国内矛盾”的操作,眼下美国国内通胀、就业等问题还没完全解决,用“打击外国毒枭”“维护地区安全”的话题凝聚支持者,无疑是个省力的办法。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俄罗斯的反应也相当直接,美国宣布悬赏后,俄外交部第一时间批评美方“以反毒为名推行军事霸权”,威胁拉美地区安全。
不久后,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在安理会上更直接,说美国的做法是“破坏主权原则的牛仔式干预”,一句话戳中美国“双标”的痛点——美国总说要“维护主权”,可到了其他国家身上,就把主权抛到一边。
不光是嘴上谴责,俄罗斯还放出了实际行动的信号,公开表示会“根据事态发展决定是否加强对委内瑞拉的援助”,言外之意就是如果美国继续升级施压,俄罗斯不会袖手旁观。
委内瑞拉也借着这股劲宣布,要重启和俄罗斯的联合军演,还计划在关键港口接纳更多外军“观察人员”,这些动作看似常规,实则是在警告美国:别轻举妄动,我有盟友支持。
有意思的是,就在美俄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没直接下场的中国反而成了“隐性赢家”,中国和委内瑞拉的合作一直以“平等互利”为原则,不干涉对方内政,也不搞军事对抗,反而在能源、基建、金融等领域有不少实质合作。
比如中资企业参与委内瑞拉的港口升级、公路修建等项目,这些项目不仅能改善委国内基础设施,还能带动当地就业,能源方面,双方长期有原油贸易,而且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在提升,这既帮委内瑞拉规避了部分美元制裁,也让中国多了一个稳定的能源来源。
更关键的是,委内瑞拉近年已经开始恢复对中国的债务偿还,这说明双方的合作是可持续的,不是“单方面援助”。
而且拉美很多国家对美国的“干预主义”早就心生戒备,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等国的领导人都曾公开表示,反对美国插手邻国政局,认为每个国家都有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权利,这种舆论氛围,刚好给中国深化和拉美国家的合作创造了条件。
中国和拉美国家的贸易往来也能说明问题。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近年中拉贸易额稳步提升,中国对拉美出口的机械、电子产品,以及从拉美进口的农产品、矿产资源,都在丰富双方的经济互补性。
和美国的“军舰+悬赏”相比,中国的“合作+投资”明显更对拉美国家的胃口——毕竟对大多数国家来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才是首要任务,没人愿意被卷进大国对抗的漩涡。
其实这场围绕马杜罗的博弈,本质是不同外交模式的较量:美国靠武力威慑、经济制裁、司法抹黑,试图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
俄罗斯靠强硬反制、盟友支持,维护自己的地缘利益,而中国则靠“不选边站、平等合作”,在不消耗自身资源的前提下,赢得了更多信任。
现在的局势很明显:美国虽然悬赏高、动作大,但不仅没逼倒马杜罗,反而让他更依赖中俄,俄罗斯虽然强硬,但也面临欧洲战线的压力,很难把全部精力放在拉美。
而中国则借着美俄对抗的空隙,用稳定的合作巩固了和委内瑞拉及其他拉美国家的关系,还树立了“非对抗性外交”的形象。
说到底,国际交往的核心还是“互利共赢”,靠威胁、制裁或许能逞一时之快,但很难长久,而尊重他国主权、聚焦务实合作,才能真正赢得人心。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能在这场博弈中成为“最大赢家”,不是偶然,而是选对了合作路径——毕竟没人会拒绝能带来发展的伙伴,也没人会喜欢只会施压的“霸权者”。
信息来源:国际在线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