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4 13:25

日本每4个老人1个在工作,60岁挤地铁上班,人生下半场怎么过?

周一早上7点的东京地铁,早高峰挤得人连呼吸都得小心翼翼。
有个60岁的大叔好不容易扒着车门挤上去,找了个能扶的栏杆就赶紧站稳,揉了揉站得发僵的膝盖,掏出老花镜刚要往鼻梁上搭,手机“叮”一声弹进来条消息,是公司发的六十大寿祝贺邮件。

你没看错,这大叔都60岁了,还在跟年轻人抢地铁上班,咱们想象里退休后的钓鱼、跳广场舞,对他来说压根是奢望。
其实在日本,这样的事儿一点不新鲜。
65岁以上的老人里,差不多每四个人就有一个还在干活,要是单看65到69岁的,一半以上都还在工作。
之前日本还改了法律,现在企业得尽量给65到70岁的老人提供工作机会,说白了就是“活到老干到老”,已经不是说说而已了。

有个叫“50岁打工人”的书系,专门讲日本普通人的故事,里面有个叫真山刚的,56岁才去做护工,跟他一起培训的还有个70岁的大爷,最后那大爷还被养老院当场录取了,有意思的是,他照顾的老人里,还有比他年轻的。
日本老人打工不是“想干”,是“不得不干”护工这活真不是谁都能扛的。
喂饭、洗澡是基本操作,有时候还得处理老人的大小便,遇上老人心情差,冲你发脾气都是常事,更过分的还有性骚扰的情况。

赚的钱没多少,干久了还容易落下职业病,换谁也不想干这活。
可真山刚说“还能咋办?生活逼的呗”。
他之前换过好多工作,从设计公司到开居酒屋,没一个干得长久,到了50多岁,职业顾问跟他说“也就护工这类活能试试了”,你看,这哪是选择,分明是没辙了。
书里还有个叫内田正治的,50岁那年家业破产,房子没了还欠了债,上有老父母要养,下有儿子读大学,没别的路,只能去开出租车。

他那帮同事,平均年龄都超过60岁了,在日本街头,你经常能看到头发花白的出租车司机。
内田正治65岁从出租行业退下来,本以为能喘口气,结果每个月退休金就12万日元,一半得交房租,剩下的扣完生活费、医药费,每个月都得亏个两三万日元。
家底慢慢花光,连母亲留下的遗产都快没了,无奈之下,只能再去找活干。
还有个叫笠原一郎的,之前在麒麟啤酒干了30多年,57岁那年觉得升不上去,职场压力又大,干脆提前退休,想着开启“第二人生”,结果转头去了东京迪士尼当清洁工。

本来以为迪士尼是“快乐老家”,工作能轻松点,没想到雨天得扫没完没了的积水,冬天要铲厚厚的积雪,公共厕所的马桶得擦得发亮,平均一周还得清理一次呕吐物,每天走两三万步,脚都磨出茧子。
这哪是“第二人生”,分明是换了个地方受累。
咱们能从日本这事里看到点啥?现在不光日本这样,咱们国家的老人也越来越多了。

之前人口普查说,65岁以上的人占比都超过13%了,以后还得往上涨。
有人算过,咱们这边一对夫妻想安安稳稳过退休生活,差不多得攒300万,这钱可不是轻易能攒够的。
而且现在养老护理的人也不够,之前看到数据说,2025年得需要600万护理员,可现在还不到100万,以后说不定也会遇到日本那样“高龄的人照顾高龄的人”的情况,这都是实实在在要面对的问题。
现在年轻人也开始琢磨工作这事儿了,有本叫《毫无意义的工作》的书特别火,还有人翻译《对工作说不》,说白了就是不想让工作把自己绑住。

但日本那些“50岁打工人”的态度,跟年轻人还不太一样,他们不是“热爱工作”,也不是“讨厌工作”,更像是“接受工作”。
真山刚到现在还在做护工,不是觉得这活好,是想听听老人们讲过去的事,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甚至是老了以后的害怕,这些都能让他知道,自己以后老了该咋过。
笠原一郎也还留在迪士尼,他说上晚班虽然累,但能看到烟花,不管看多少次都觉得感动;节假日园区人多,要是能猜对当天有多少人来,也觉得挺有意思;有时候教小孩用洗手液做米老鼠形状的泡泡,还能拿到“五星卡”好评,有人问他“你在干嘛呀”,他就说“我在捡梦想的碎片呢”。

你看,这些小事,就成了他工作里的光。
其实现在不管是日本还是咱们,工作占的时间都越来越长,之前总觉得“工作是为了生活”,现在倒好,生活好像都得围着工作转。
但不管多大年纪还在干活,关键是别让工作把自己的生活全占了,能在干活的时候找着点小开心,能有点尊严,这才重要。

毕竟咱们活一辈子,不是为了天天受累,是为了能有尊严、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
就像那些日本老人,虽然60岁还在挤地铁上班,但他们也在努力从工作里找生活的意义,这或许就是咱们能学到的最实在的东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本每4个老人1个在工作,60岁挤地铁上班,人生下半场怎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