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挑中国受挫,美国想搞“多对一”!俄专家:小心特朗普孤注一掷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前言中美贸易战再次升温,中方表态寸步不让。
眼看一对一的极限施压就要玩不下去,美国财长贝森特赶紧抛出了一个计划,试图拉拢盟友,上演一场“多对一”的围攻大戏。
而远在莫斯科的战略专家则冷静地提醒中国:小心,一个被逼到墙角的特朗普,可能会孤注一掷。
贝森特
美财长提议“多对一”事情的导火索是特朗普再次祭出了他最擅长的极限施压武器,声称要从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
这已经不是贸易摩擦,而是近乎经济宣战的豪赌。
然而,这一次,他撞上了一堵坚硬的墙。
中国官方的回应异常冷静且坚定:不惹事,但绝不怕事。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寸步不让。
眼看单打独斗难以奏效,美国财长贝森特在10月13日接受福克斯商业频道采访时,透露了美方的新策略。
他首先释放了一个缓和信号,声称中美双方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已经进行了“实质性沟通”,局势有所缓和。
这似乎是在暗示,特朗普那100%的关税威胁,可能只是谈判桌上的筹码,未必会真的落地。
但紧接着,贝森特话锋一转,抛出了他真正的“妙计”。
他提到,本周将在华盛顿举办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年会,届时各国的贸易高官将齐聚一堂。
他公开表示:“美国希望到时候印度、欧洲等诸多美国的盟友能向美方提供支持!”
最后,他还特意强调了一句:“总之,中国既无法指挥我们,也无法控制我们。”
贝森特
这句话的潜台词再明显不过了:既然美国一对一搞不定中国,那就拉上一帮兄弟,玩“群殴”。
这番话,听起来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曾几何时,那个不可一世的超级大国,如今在与中国的博弈中,竟然需要公开向盟友“摇人”求助,甚至还要反复给自己打气,强调“不会被中国控制”。
这在过去几十年是难以想象的场景,它清晰地表明,中美之间的力量天平正在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但问题是,贝森特财长想要拉拢的这些“帮手”,真的会听从美国的号令吗?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莫迪
先说印度。
莫迪政府的外交哲学向来是实用主义至上,在中美之间寻求战略平衡,以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更何况,特朗普政府在南亚的外交策略上一直厚此薄彼,扶持巴基斯坦,打压印度,与印度的贸易谈判也磕磕绊绊。
在这种背景下,指望印度牺牲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为美国的战略目标火中取栗,几乎是不可能的。
莫迪更可能选择的,是坐山观虎斗,乐见中美相互消耗。
冯德莱恩
再看欧洲。欧盟决策者们正被一系列内忧外患搞得焦头烂额。
在外,俄乌冲突的持续失血、能源危机带来的经济阵痛,以及内部成员国的分歧,已经耗尽了他们大部分精力。
在内,法国面临政府垮台风险,马克龙已经接连换了好几个总理,德国则面临财政危机。
基于此,欧盟早已明确表示,不会在中美之间简单选边站。
对欧洲而言,中国是其无法割舍的重要经济伙伴。
在美国自身都因政府停摆而财政紧张、拿不出实质性好处的情况下,想让欧洲人自断臂膀、加入一场前景不明的对华贸易战,无异于天方夜谭。
因此,美国财长贝森特的“多对一”提议,听起来声势浩大,实则更像是一种无奈之下的虚张声势,暴露了华盛顿方面黔驴技穷的窘境。
俄专家提醒中国与此同时,远在莫斯科的俄罗斯专家们,也对这场中美贸易战给出了冷静而深刻的分析。
在近日一场专家圆桌会上,俄罗斯科学院的维克托·苏皮扬院士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特朗普的100%关税更多是一种极限施压的谈判策略,最终不太可能真正执行。
他认为,中美之间必然会经历一番讨价还价,而特朗普最终很可能会像他在第一个任期时那样,在贸易问题上对中国做出妥协。
特朗普
另一位俄罗斯专家德米特里·苏斯洛夫则从另一个角度剖析了这场博弈。
他认为,中美双方目前都处在一种“经济上保证相互摧毁”的微妙平衡中,谁都无法承受全面开战的后果。
因此,无论是特朗普的关税威胁,还是中国此前的稀土出口管制,本质上都是在即将到来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谈判前夕,为自己“抬高筹码”的策略。
中国亮出稀土这张王牌,就是要提醒美国:中国不会接受任何不平等的歧视性协议。
这种对“平等交易”的坚持,打破了美国以往习惯于从实力地位出发强加条件的霸道模式,让华盛顿感到极不自在,这也是特朗普做出情绪化反应的深层原因。
中美贸易
然而,维克托院士也发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提醒。
他强调,特朗普虽然可能在贸易和关税上做出让步,但他在两个地方绝对不会退让:一是确保美国的军事优势,二是遏制中国的先进科技发展。
这才是美国两党真正的共识和底线。
特朗普深知,只要美军的威慑力还在,只要美国还能在关键技术上“卡中国的脖子”,那么美国就依然掌握着遏制中国的主动权。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即便政府停摆,他宁可让其他政府部门的雇员放无薪假,也必须确保130万美军的工资能够按时发放。
换句话说,俄罗斯专家是在提醒中国,小心特朗普在贸易战上无法占到便宜,便从其他地方想方法。
俄罗斯专家的观点,其实与中国的战略判断不谋而合。
一方面,中国深知,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一场全面的中美贸易战将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双输局面,特朗普并没有稳赢的底牌。
因此,面对口头威胁,中国保持了足够的战略定力。
另一方面,中国也从未抱有幻想,认为一纸贸易协议就能换来一劳永逸的和平。
遏制中国崛起,已是美国根深蒂固的国策。
因此,无论贸易战是打是停,中国都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在科技自立自强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上,走好自己的路。
特朗普
现在,球再次踢回了美国一边。全世界都在关注,特朗普将如何为自己放出的狠话找一个台阶下。
但更值得警惕的风险在于,当经济牌和盟友牌都失灵时,一个面临国内政治压力的特朗普,是否会为了转移矛盾而“孤注一掷”,在南海或台海等更为敏感和危险的地缘政治棋盘上铤而走险。
这才是未来中美关系中最大的不确定性,也是考验双方智慧和定力的终极挑战。
这场深刻影响世界格局的大国博弈,显然还远未到剧终的时刻。
——THE END——
参考资料: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俄专家:中美经济互相依赖决定真正的贸易战打不起来
澎湃新闻——美财长也嘴软了:100%对华关税不一定要发生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俄专家:美国不太可能对中国征收100%的关税,中美将寻求妥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