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4 07:09

拉法口岸开放时间成谜,囚犯名单难产,欧盟与哈马斯的24小时博弈


哈马斯的高级成员哈姆丹,10月11号星期六那天跟法新社透了个消息,按之前签的协议,人质交换这事儿要在10月13号星期一早晨正式启动。
不过截至他说这话的时候,这事还没任何新动态。
能让哈马斯和以色列坐下来签协议,美国在中间撮合的力度确实不小。
这份停火协议从10月10号星期五就开始生效了,本来以为签了协议就能顺顺利利推进,可没想到刚要动真格,细节就开始卡壳。

哈姆丹还补充说,哈马斯地面武装的人,没把人质移交的具体流程、交接地点还有安全保障这些细节,跟组织领导层通报。
你说这事儿怪不怪?都定好启动时间了,核心细节还在对接,怕不是两边心里都还揣着没说透的小算盘。
人质交换卡细节,囚犯名单还没定按协议第一阶段的条款,这次要从加沙地带放48名人质,里面大部分是以色列籍。

本来想这48个人的移交流程早该捋顺了,但后来发现,哈马斯这边地面武装和领导层的信息根本没对上,具体怎么交、在哪儿交、怎么保证安全,全是没敲定的事儿。
这就好比俩人事先约好见面,到点了却没人知道在哪儿碰头,你说急人不急人?
人质的事儿没捋清,囚犯释放的问题更头疼。
协议里写得明明白白,等加沙的人质全放了,以色列得对应放约2000名巴勒斯坦在押人员。
可现在拟释放的巴勒斯坦囚犯名单,还在协商讨论,连相关程序都没最终定下来。

更麻烦的是,以色列现在明确拒绝放名单上的部分特定人员,哈马斯的谈判代表团正忙着用各种办法争取,说最终名单大概10月11号晚间,最迟12号早上能定。
这2000人的名单可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对巴勒斯坦这边来说,每一个在押人员可能都关联着一个家庭的期待;对以色列来说,放谁不放谁,又得考虑国内安全和民众情绪。
两边各有各的顾虑,这名单难产也在意料之中,但拖得越久,越容易让刚起来的停火氛围凉下去,这可不是啥好兆头。

人质和囚犯的事儿还没眉目的时候,人道主义援助的问题也被提上了日程。
毕竟加沙地带的民众还等着基本生活物资,总不能光盯着谈判,忘了老百姓的需求。
拉法口岸开放时间吵起来了哈姆丹说,按协议内容要开五个人道主义援助通道,保障加沙民众的基本生活物资供应。
这五个通道要是真能顺利运转,对加沙老百姓来说确实是件好事,至少能缓解下物资紧张的情况。

但光有通道还不够,物资能不能及时运进去、能不能分到需要的人手里,这些后续问题还得盯着。
比物资通道更受关注的是拉法口岸,拉法口岸是加沙地带跟埃及接壤的重要通道,哈姆丹说从10月15号下星期三起,这个口岸要双向开放人员通行。
可没想到意大利那边直接给了个不同的时间,说拉法口岸要在欧盟团队全程监督下,10月14号下星期二重新开放,到时候还有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的警察驻守,负责维护秩序。

搞不清为啥一个口岸开放时间能差出一天来,很显然,欧盟和哈马斯这边可能对开放的前提条件有不同理解,或者是在监督流程上还没谈拢。
拉法口岸对加沙来说太重要了,是为数不多不经过以色列的对外通道,它的开放时间定不下来,不仅影响人员往来,还可能让加沙民众对停火协议的信任打折扣。
毕竟大家盼着的是实实在在的便利,不是嘴上说说的承诺。
如此看来,这份停火协议虽然是巴以冲突里的一个小进展,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执行起来满是磕磕绊绊。

人质交换的细节、囚犯名单的争议、口岸开放的时间分歧,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成为新的矛盾点。
更关键的是,这些表面问题背后,可能还藏着双方更深的顾虑。
哈马斯这边,地面武装和领导层的信息不同步,说不定是内部对协议的态度有分歧;以色列那边,拒绝释放部分囚犯,也可能是受国内强硬派的压力。
再加上国际社会各方的立场不一样,比如欧盟想主导监督,意大利又跳出来提不同时间,这些都让原本就复杂的局面更难推进。
毫无疑问,现在最需要的是双方能拿出诚意,尽快把没敲定的细节落地。
要是一直卡在这些问题上,好不容易换来的停火可能就白费了。

毕竟巴以之间的冲突已经持续太久,不管是以色列民众还是巴勒斯坦民众,都盼着能有个安稳的日子。
后续能不能让协议顺利走下去,能不能让平静多维持一会儿,还得看两边接下来的动作,也得看国际社会能不能真正起到协调作用,而不是光喊口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拉法口岸开放时间成谜,囚犯名单难产,欧盟与哈马斯的24小时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