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停火协议终达成!联合国日送百车粮援,美欠15.8亿维和费
两年冲突迎转机,联合国秘书长率先表态持续两年的加沙冲突,上周,哈马斯与以色列就加沙停火达成第一阶段协议。
这一消息传出后,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协议能否真正终结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
不过目前各方仍持观望态度,毕竟此前两轮停火的短暂教训历历在目。
01.10月9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第一时间发表讲话,对协议达成表示欢迎。
他在讲话中动情地提到:“我们为这样的时刻等待了太久,现在必须让它真正发挥作用。”
同时,古特雷斯向冲突双方提出明确要求,呼吁他们全面遵守协议条款,充分把握协议带来的和平机遇,确保所有被扣押人员都能有尊严地获释。
安理会轮值主席也对停火协议表达了积极态度,认为在当前局势下,停火是“最好的结果”,因为它能直接帮助停止流血,这也是当下国际社会最迫切的需求。
此次加沙停火协议并非简单的停火承诺,而是包含明确执行步骤的“六步走”计划,且全程由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主导。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对此次停火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
10月9日哈马斯宣布“加沙战争已经结束”后,特朗普当日就在白宫内阁会议上表示,计划前往埃及参加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签署仪式。
同时透露以色列被扣押人员预计于10月13日或14日获释,而他本人将于10月12日左右前往中东,亲自推动协议落地。
随着停火协议进入执行阶段,加沙平民最关心的人道主义援助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
10月11日,在加沙南部城市汗尤尼斯,载有食物等救援物资的卡车顺利进入市区,当地民众得知消息后,纷纷前往领取,渴望缓解长期以来的物资短缺困境。
然而,援助物资的到来并未完全解决问题,反而暴露出分发环节的混乱。
多位当地居民表示,由于物资总量有限,且没有官方机构统一负责发放,导致很多人辛苦奔波后仍一无所获。
一位居民无奈地说:“我回到家听说有救援物资卡车来,就赶紧去给孩子们取,可到了现场才发现根本没秩序,有些人拿到了,另一些人却什么都没有,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真希望有官方机构来管分发的事。”
还有居民分享了自己的惊险经历:“之前为了抢救援物资,我差点被卡车压到,现在想想都后怕。国际社会要是能通过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这样的机构来发放物资就好了,像以前那样,由他们负责,至少公平有序,大家不用为了一点物资拼命。”
平民的诉求也得到了联合国的回应,联合国方面表示,已制定详细的加沙人道主义援助计划。
根据计划,联合国将大幅增加物资供应规模,目标是每天让数百辆载有食品等物资的卡车进入加沙。
不过,援助计划的推进离不开与以色列方面的协调。
联合国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已与以色列当局、卡塔尔等相关方保持密切对话,即便在过去一个月局势最紧张、双方存在诸多分歧的时期,这种对话也从未中断。
接下来,联合国团队将继续以解决问题的态度与各方沟通,确保援助物资能顺利、足额送达平民手中。
02.虽然停火协议已落地,救援工作也逐步展开,但加沙地区能否实现真正稳定,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核心问题在于特朗普提出的“加沙和平20点计划”尚未得到哈马斯与以色列的一致认可。
哈马斯在宣布同意停火时,特意保留了关键“口子”——对“20点计划”中涉及哈马斯解除武装、移交加沙管理权等核心问题只字未提,这意味着双方在加沙长期治理问题上仍存在巨大分歧。
根据埃及透露的消息,哈马斯对“20点计划”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坚决拒绝任何外国军队部署到加沙地带,认为这涉及加沙的主权与自治问题。
二是反对特朗普提名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担任“20点计划”监督人,哈马斯认为布莱尔的立场不符合加沙地区的实际情况,无法客观履行监督职责。
三是关于哈马斯自身的未来定位与发展,双方至今未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这也为后续的和平进程埋下隐患。
事实上,此次停火协议能达成,很大程度上源于特朗普的强势推动,以色列与哈马斯更多是“暂时妥协”,而非对所有条款的真心认可。
特朗普本人虽承诺美国将“尽一切可能确保各方遵守协议”,但并未公布具体的保障措施。
一旦后续在“20点计划”谈判中出现僵局,或某一方认为自身利益受损,停火协议随时可能面临破裂风险。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若能在72小时人质释放窗口期内无意外发生,加沙将迎来真正的“和平窗口”,但要让这份和平长期维持,还需要哈马斯、以色列、美国及相关各方进行长期、耐心的谈判,尤其是在“20点计划”的核心分歧上找到平衡点。
除了加沙局势,联合国还面临另一大难题——维和行动的财政危机。
03.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分别与维和任务出资国、出兵出警国举行会晤,重点讨论应对维和行动流动性问题的应急计划落实情况,而引发这一问题的根源,是会员国长期拖欠维和会费。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会员国拖欠的维和会费已超过20亿美元,其中美国拖欠金额最高,约15.8亿美元。
尽管美国方面表示将在10月支付6.8亿美元,但这仍无法缓解当前的财政压力。
为避免维和行动陷入停滞,古特雷斯已批准所有维和行动立即执行15%的经费削减应急方案,这一削减比例相当于在人员规模上减少约25%。
根据计划,联合国预计将撤回约1.3万至1.4万名维和军警人员,同时裁撤相当数量的国际及本地文职人员。
联合国官员坦言,采取这一措施实属无奈,他们对不得不缩减维和力量感到“非常遗憾”,但面对严重的经费缺口,目前已没有其他选择。
维和行动是联合国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手段,此次经费削减与人员撤离,很可能导致部分地区的维和力量不足,进而影响当地的稳定局势,这也成为联合国本周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
安理会还就“妇女和平与安全”议题举行公开辩论,这一议题虽未像加沙停火那样引发全球热议,却对长期和平稳定至关重要。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辩论中强调,妇女在和平进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但当前全球范围内,妇女参与和平谈判、安全决策的比例仍远低于男性,相关承诺的落实也存在滞后。
他呼吁各国加快落实关于妇女和平与安全的承诺,加大资金投入,消除性别歧视与障碍,保障妇女平等参与和平进程的权利,让妇女的声音真正被倾听、被重视。
古特雷斯指出,在冲突地区,妇女往往是最大的受害者,同时也是推动和平的重要力量——她们更了解社区的需求,更能在调解矛盾、重建家园中发挥独特作用。
只有让妇女全面参与和平进程,才能制定出更符合实际需求、更具可持续性的和平方案。
上周的联合国动态,加沙停火无疑是最大亮点,但这份亮点背后,是无数加沙平民的牺牲与期盼。
对哈马斯而言,此次抗争的最大成果,或许不是暂时保住加沙未被以色列吞并,而是让整个国际社会重新关注巴勒斯坦的诉求,听到“两国方案”中巴勒斯坦发出的“声音”。
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无论是约旦河西岸还是整个中东地区,若不承认“两国方案”、不认可巴勒斯坦的主权,冲突的火苗就会像“春风吹又生”一样,难以彻底熄灭。
加沙的停火,为中东和平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机会,但要让这份机会转化为长期稳定,还需要克服诸多困难,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
加沙平民想要的不过是一份安稳的生活:有足够的食物果腹,有安全的住所栖身,不用再担心战火随时降临。
而这份简单的愿望,却需要国际社会付出持续的努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