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雷日科提名又撤回!特朗普冲诺奖:评委会保密50年,怕他搞事?
最近特朗普冲诺贝尔和平奖这事儿,热闹得快赶上肥皂剧了。纽约有个共和党女议员叫克劳迪娅・特尼,连续两年都提名他不说,还拉上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前防长加兰特一起 “组队”。
特尼还自称 “全球联络官”,不光在美国本地忙活,还跑去动员亚洲、澳洲、欧盟的政要帮忙拉票,嘴里不停强调 “这绝不是我一个州的事儿”。
诺贝尔和平奖提名门槛本来就不低,得是国家议会成员、国际法院官员、大学教授或者往届获奖者才有资格。
特尼拉上内塔尼亚胡他们,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就是想靠这些人的 “分量” 给特朗普加分。
本来诺奖提名大多是单个有资格的人发起,这么多跨国政客凑一起掺和,更像一场政治造势,而不是真为了评选 “和平贡献者”。
本来特尼这阵仗看着挺唬人,结果去年出了个小反转。
乌克兰议会外委会主席梅雷日科一开始也提名了特朗普,可后来俄军袭击基辅,特朗普没站出来谴责,梅雷日科直接撤回提名,说 “我对他已经没信任了”。
这事儿也挺能说明问题不同国家的政客对特朗普 “够不够格拿和平奖”,看法差得不是一点半点,毕竟大家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根本没统一标准。
特尼的 “拉票套路”:提名诺奖也玩 “跨国联动”?特尼不光拉人组队,还把拉票范围扩到了全球。
她跑去跟亚洲、澳洲、欧盟的政要打交道,就为了给特朗普攒人气。
我特意查了下诺奖提名规则,里面没说提名后不能游说,但这么大规模的跨国拉票,以前还真少见。
诺奖评委会本来就讲究 “提名纯粹性”,特尼这么一折腾,反而让人怀疑这提名的动机到底是认可特朗普的和平贡献,还是单纯想借诺奖给特朗普抬政治身价?
而且内塔尼亚胡跟特朗普在巴以问题上立场一致,加兰特当防长时跟美国军事合作也多,这三人凑一起,说没点共同利益诉求,怕是没人信。
更有意思的是,特尼好像没觉得自己的操作有问题,还理直气壮说 “不是单一州事务”。
其实换个角度想,要是每个提名者都这么搞 “跨国联动”,诺奖提名不就成了政客之间的利益交换?那这奖的含金量,可就打折扣了。
特尼这边忙前忙后,诺奖评委会那边的规矩却偏偏 “反着来”特别神秘,特朗普想拿奖,还得闯好几关。
首先得从 338 个候选人里筛出长名单,然后专家组要一个个查提名背景的真假,最后才能定短名单。
更关键的是,所有讨论内容要封五十年,就算特朗普这次没选上,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排第几。
老实讲,这种保密规则本来是为了防止外界干扰评选,可也给大家留了太多猜测空间。
比如有人会想,是不是哪个国家的政治压力起了作用?是不是评委会内部有分歧?这些疑问没地方查证,反而让诺奖的公正性显得有点 “虚”。
还有个争议点,就是诺奖的评选标准。
《世界最有声望的奖项》作者盖尔・伦德斯塔德说,奥巴马当年获奖,是因为他代表了诺奖推崇的多边主义、裁军这些理念。
可特朗普偏不认同,还讽刺说 “要是我叫奥巴马,十秒钟就能拿奖”。
这俩人的分歧,其实就是两种外交理念的碰撞奥巴马信 “多边合作”,特朗普搞 “美国优先”。
而诺奖传统上更偏向前者,特朗普想靠自己那套理念拿奖,本身就有点 “拧巴”。
2024 诺奖梦碎:排第三却输给日本反核组织?今年奥斯陆和平研究所出了个非官方热门榜单,特朗普排第三,前面是俄罗斯反对派领袖纳瓦尔尼的遗孀尤利娅・纳瓦尔纳娅,还有苏丹紧急救援网络。
本来纳瓦尔尼遗孀看着挺有戏,可诺奖规则明确说了不能追授,纳瓦尔尼去年已经去世了,这名额等于直接作废。
大家本来以为特朗普这下有机会了,结果最后奖给了日本被爆者协会。
这个协会1956年就成立了,成员都是广岛、长崎的核爆受害者,这么多年一直推动反核运动。
评委会选他们,其实也说得通 反核是实实在在的和平事业,比政客的 “口头承诺” 实在多了。
特朗普没拿到奖,外界又开始琢磨别的事儿:他要是觉得自己 “爆冷落选”,会不会找挪威麻烦?有学者说,他最多发几条火力十足的推文,毕竟以前他就爱用社交媒体怼联合国、WTO这些国际机构。
可奥斯陆官员还是紧张得不行,还指望北约前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出来 “救场”。
斯托尔滕贝格是挪威人,以前当过挪威首相,还跟特朗普打过不少交道,大家觉得他或许能调解调解。
不过说真的,挪威作为北约小国,在这种事儿上确实被动 —— 毕竟得看美国的脸色,要是特朗普真闹起来,挪威也没多少招架的余地。
这边 2024 年的奖刚尘埃落定,2026 年的提名窗口 10 月 10 号就要开了。
特尼直接放话 “年年提名,直到特朗普获奖”,这股子 “执着” 也是没谁了。
更关键的是,诺贝尔委员会马上要换届,挪威极右翼进步党席位可能会增加,特尼还抱怨 “就算特朗普现在能让世界和平,也没机会拿奖”。
极右翼进步党本来就对以前诺奖强调的多边主义不感冒,要是他们在议会里席位多了,评委会成员可能也会受影响定对特朗普那种 “靠实力维持和平” 的理念更认可。
但这也有个问题:要是诺奖跟着政党立场变,那它 “表彰和平” 的初衷,不就越来越偏了吗?
其实这些年诺奖就老有争议,比如2019年给了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后来该国爆发内战;2022 年给了乌克兰组织,也被说偏向西方。
特朗普这事儿不是个例,更像诺奖 “政治化” 的一个缩影现在大家关注的不是谁真为和平做了实事,而是哪个政客能靠运作拿到奖。
说到底,特朗普冲诺奖这事儿,从头到尾就没怎么跟 “和平实绩” 沾边。
特尼组队拉票是政治操作,梅雷日科撤回提名是立场分歧,评委会的规则又藏着太多不透明。
要是诺奖再这么下去,它的公信力怕是要打折扣。
毕竟当初诺贝尔设立这个奖,是想鼓励大家真正为和平做事,而不是拿它当政客争面子、搞博弈的工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