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朗普当众破防更难堪的,是美国对中国无牌可用的处境
特朗普又在他的社交媒体上“炸锅”了,直接对中国直接开炮:扬言要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并取消原定的APEC峰会会面。他在帖子里写道,中国“态度咄咄逼人”,但真正“破防”的,是他本人,可这种情绪化的发泄背后,其实藏着更大的焦虑,美国对华战略正陷入实质性的“无牌可用”局面。
贸易不灵,科技围堵难见实效,连曾经引以为傲的规则制定权也开始被中国反手变成了“回旋镖”,特朗普破防,只是这个困局的冰山一角。
他不是演戏特朗普的情绪并非无迹可寻,他一直在追求一个更大的舞台,那就是诺贝尔和平奖,从当年调解印巴,到试图插手俄乌冲突,他的外交“表演”其实背后有一套算盘。
刷存在感,争奖项,但尴尬的是,今年他又一次落选了,外界普遍解读为,美国全球影响力的式微,让特朗普梦碎也变得顺理成章。
更让他焦虑的,是中国手上那张不动声色却杀伤力十足的“稀土牌”,数据显示,中国控制着全球70%的稀土开采、90%的分离加工和93%的磁铁制造。
这些关键材料不是用来造手机的,是F-35战机、核潜艇、导弹系统的核心原料,换句话说,美军高科技武器离不开中国。
而就在特朗普喊出100%关税时,中国却悄悄宣布限制稀土出口,特别是针对与外国军队有关联的企业,这不是简单的贸易摩擦,而是精准打击,特朗普想在外交上“秀一把”,中国却用资源把他钉在了现实里。
这就像是一个正在下棋的人,突然发现对手拿走了他最值钱的一颗棋子,特朗普如果继续支持乌克兰,武器库存会被消耗得更快;但如果退出,就会被指责“背弃盟友”,结果就是,他左右为难,诺贝尔奖更是成了一场遥不可及的幻梦。
有人说,中国的稀土管制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确实如此,美国曾靠规则打压中国,现在却被中国用资源规则反制,这一回合,美国不仅输了面子,还开始输掉底气。
反噬了自己特朗普的个人焦虑,其实是美国整个体制“卡壳”的缩影,目前,美国政府正处于内斗的高压锅状态,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对立已经不只是嘴仗,而是实打实地拖慢了政府运作,政府面临关门,预算案久拖不决,就连对华政策也因此陷入半瘫痪。
在这种混乱中,中国却学会了美国最擅长的一招,“直接产品规则”(FDPR),这本是美国用来围堵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杀手锏”,现在被中国用来限制那些与外国军队有关的企业获取稀土产品,说白了,就是美国的招数被原封不动地还了回来。
这就像拳击赛中,原本只会挨打的对手,突然学会了反击,而且打得比你还准,美国原以为只有自己能制定规则,现在却发现自己成了规则的受害者。
更让人头疼的是,美国的官僚体系已经反应迟钝到了“看得到、打不到”的地步,中国的稀土管制将在12月1日生效,也就是说,留给美国反应的时间并不多,但在目前这种内斗状态下,美国很难拿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过去,美国靠“规则霸权”四处设限,现在却面临规则失效、制度僵化的双重打击,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喊得再响,也掩盖不了一个现实:美国的反制工具箱里,已经没剩几张牌了。
走进了死胡同如果说资源和规则层面还可以“嘴硬”,那行动层面的无力,就更直白了,10月7日,美国国会的“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建议扩大对中国出口芯片设备的禁令。
三天后,参议院又通过法案,限制英伟达和AMD向中国销售高性能AI芯片,这是一连串的“封堵动作”,看起来很强硬,但实质上,美国企业已经在叫苦不迭。
这些禁令如果落实,将大幅削弱美企在中国市场的营收,简单点说,自己割自己肉,真不一定划算,中国回应来得不急不慢:继续推进稀土出口限制,同时保持政策12月生效的“缓冲期”,这不是退让,而是留出了谈判空间。
贸易战方面,特朗普喊出100%关税,听起来像是“最后通牒”,但中方早在几个月前就已暂停购买美国大豆,这一招刚好击中特朗普最在意的农民选票,中国没动声色,却精准打击。
更讽刺的是,美国如果真动手加税,最终买单的还是美国老百姓,通胀再升,物价再涨,中期选举的票还能保住吗,特朗普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一局真打下去,他可能连选票都保不住。
所以,关税也好,芯片禁令也罢,更多像是在牌桌上“诈唬”,美国想要的不是开战,而是迫使中国坐回谈判桌,只不过,这一次,中国不急着谈,反倒是美国在找台阶下。
特朗普的“破防”不过是一个信号,它暴露的是美国在资源、规则和行动层面全面受限的现实,曾经主导全球的那副底牌,如今一张张被中国拆解,让美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无牌可用”困局。
APEC峰会会面可能告吹,但这并不意味着贸易战会全面升级,相反,正是因为双方都感受到压力,谈判的可能性反而在上升,年底前,中美或许还会围绕稀土、芯片等核心议题重启对话。
这场博弈中的“无牌局面”,对美国是个警示,对中国是个启发,美方若不反思单边主义,只会继续陷入被动;中方则需在坚持斗争中寻找更大的战略回旋空间,归根结底,破防容易,破局却难。真正的较量,从现在才开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