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3 15:56

曝美军助乌精准打击俄能源目标,红线被突破?

10月12日,《金融时报》和路透社披露,美国数月来一直在协助乌克兰规划对俄罗斯境内能源设施的袭击行动。不只是提供情报,美方还深度参与飞行高度、时间窗口乃至任务优先级的设定。换句话说,这已经超出了常规军援范畴——乌克兰那些能穿透俄防空网的远程无人机,背后显然有美国情报的“导航”。

具体来说,美方帮乌方识别俄能源设施的薄弱点,比如变电站的备用电源位置、雷达覆盖盲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表示,虽然目标由乌方最终选定,但美方会建议打击优先级,比如靠近前线的炼油厂或关键输电枢纽。
有在东欧从事能源安全工作的消息人士提到,最近三个月,乌军对俄境内能源目标的打击成功率明显提升。部分行动路径刻意绕开S-400防空系统部署区,飞行高度压到300米以下——这种战术细节,与美军电子侦察数据高度吻合。

值得注意的是,《华尔街日报》10月1日报道,美国国防部已正式获批向乌提供用于纵深打击的情报支持。这意味着政策从“防御性援助”转向“进攻性赋能”。尽管美方反复强调乌方拥有最终决策权,但情报共享的深度和频率,早已超出一般军事合作的边界。
换个角度看,美国这么做,核心目标是削弱俄罗斯的战争经济。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俄能源出口收入同比下降约18%。如果关键炼油、输电或储存设施持续受损,其财政压力只会更重。乌克兰安全局近期也明确表态,打击范围正在扩大,不仅针对军事产能,更瞄准支撑战争机器的经济命脉。

俄罗斯的反应毫不含糊。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前几天重申,美方“显然”长期提供情报支持,并警告将对境外“参与袭击的设施”采取反制。这话不是虚张声势——今年已有至少3起针对北约东翼国家物流节点的网络攻击,被西方情报机构归因于俄方。
更关键的是,美国正推动北约盟国共享类似情报,试图拉更多国家入局。但欧洲内部态度不一。德国、意大利等国虽未公开反对,但在闭门会议中多次强调要守住“避免直接卷入对俄纵深打击”的红线。这种谨慎,反映出盟友对局势升级的普遍担忧。
实际情况是,情报支持可能只是第一步。有报道指出,美方正在考虑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等远程打击武器,射程超过1600公里,足以精准命中俄腹地目标。虽然尚未最终拍板,但一旦成真,冲突形态将彻底改变。

过去,乌军主要靠改装商用无人机实施“单向攻击”,成本低但精度有限;若获得美制巡航导弹,打击效率可能提升数倍。但风险同样陡增——俄方多次声明,任何外国武器用于袭击俄本土,都将被视为直接参战。这种螺旋式升级,很可能让局部冲突滑向更不可控的局面。
对普通人来说,这场博弈看似遥远,实则早已渗透进日常生活。今年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已因袭击消息波动过三次,单日最大涨幅达7%。你在家里调高暖气温度时,可能正为千里之外一场由卫星图像和算法规划的无人机突袭买单。
有位在德国做跨境物流的朋友说,最近东欧线路的保险费率悄悄涨了15%。货主们都在担心基础设施遭袭导致运输中断。战争早就不是前线的事了——它的成本正通过供应链、电价和通胀,悄悄转嫁到每个普通人的账单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曝美军助乌精准打击俄能源目标,红线被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