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称美国航母在中国面前无路可走,真打起来得指望日本当炮灰
美国《NSJ》10月12日刊文称,中国已经建立起一个多层次的反介入与区域拒止体系,足以在战争中让美国航母无法靠近。他把这一体系概括为三个词——导弹、潜艇和无人机,并称中国的防御已经形成一个气泡,能让美军在第一岛链失去行动自由。
文章详细描述了中国的东风系列反舰弹道导弹、鹰击系列超音速反舰导弹、新型核潜艇和无人作战系统,并认为这些力量结合起来,使得美国海军航母打击群在西太平洋的安全空间越来越小。
作者还提到,中国已经拥有三艘航母,即将到来的第四艘可能将采用核动力,而且在巴基斯坦、吉布提等地建立海外支点,正逐步迈向蓝水海军。
他警告,美国若真想在台海冲突中干预,可能根本无法靠近战区,这场战争将不再是过去那种美军主导的局面。
美国航母
这篇文章字里行间都显露出一种焦虑性的承认。
美媒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代差正在逆转。美国过去依靠隐身、航母与精确打击维持优势,而如今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隐形无人机、智能弹药让美军传统体系出现漏洞。
二是地理劣势无法改变。中国近海的防御纵深极强,美军即便有全球机动能力,也无法在第一岛链内展开安全作战。
三是补给线过长,盟友虽然多,但靠不住。文章虽然提到美国在亚太有盟友,但也不得不承认,他们都缺乏独立作战能力,反而可能成为连累。
这正是美国真正害怕的——自己那套称霸的作战逻辑已经失效。
美军依赖空海优势和远程打击建立的体系,在面对一个拥有完整自主防御体系的对手时,已经无路可走。
美国航母
当然,不是所有盟友都没用,文章认为日本非常重要。
日本地理位置居中,是美军在第一岛链的核心节点,既能监控东海和台海,又能提供后勤和情报支持。
美国航母靠不近时,日本的基地、雷达和补给线就成了指挥链延伸的替代品。
美军所有快速反应、印太威慑计划,几乎都以日本为中心展开。
日本也在积极配合,购买战斧导弹、扩建冲绳基地、修宪推进所谓反击能力。
但问题在于,日本的重要性恰恰意味着,一旦冲突爆发,日本所有主要基地都在中国导弹的射程之内。
嘉手纳、横须贺、三泽这些地方会成为第一波打击目标,美军还没反应过来,日本就成了炮灰。
美国当然清楚这一点,所以不断鼓励日本承担更多防务,实际上是让东京像乌克兰一样,用生命为美军争取时间。
日本确实是美国的核心盟友,但并不代表他不会被牺牲,而它的重要性,恰恰体现在能吸收第一波冲击。
因此,无论日本多配合、多忠诚,它在战略格局中依然只是炮灰。
日本军港
整体来看,这篇文章其实是在为美国的无力找台阶。
美国再强,也难以突破中国的拒止体系,这是一种带有无奈的承认。
过去美国的军事分析文章,喜欢以自我安慰结尾,比如美军仍有手段反制、中国技术尚未成熟等。
但这篇文章不同,它没有强调反击手段,而是说美国干预中国的军事行动将极其困难。
这是对中国实力的承认。
美军航母战斗群曾是全球战略的象征,如今却在这中国周边却无路可走,当一支以进攻为核心的军队开始研究如何防御、如何避战,这本身就是败势的迹象。
美国知道自己无法在西太平洋正面对抗中国,所以开始用防御学说包装退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