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宣称 “全战线获胜” ,是真的胜了吗?
#10月·每日幸运签#10 月 10 日凌晨,内塔尼亚胡办公室发表声明,宣布政府已批准加沙停火协议。按照安排,以军将在 24 小时内撤军停火,哈马斯需在随后 72 小时内释放被扣押的以色列人员。此前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对外公布,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了加沙和平计划第一阶段协议,除了人员交换,以色列还要释放数百名巴勒斯坦囚犯,其中包括多名因恐怖主义被判无期徒刑的人。
就在停火协议获批后,内塔尼亚胡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语气强硬地宣称通过共同努力取得了巨大胜利,这些胜利震惊了全世界,无论在哪里作战都取得了成功。但他同时也提到,战争尚未结束,仍面临严峻安全问题,一些敌人正试图重振旗鼓准备再次攻击,以色列已经做好了准备。
这场停火并非突如其来。自 2023 年 10 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双方曾在 2023 年 11 月和 2025 年 1 月两次达成停火协议,但都因为各种问题破裂,战火很快重燃。和前两次相比,这次的协议关键差异在于哈马斯同意一次性释放所有被扣押的以色列人员,而这正是过去两年战争持续的重要原因之一。被扣押人员对双方都至关重要,哈马斯坚持释放所有人质意味着战争彻底结束,以色列则一直抱着解救所有人质、彻底消灭哈马斯、永久消除安全威胁这三个目标。
内塔尼亚胡口中的 “胜利”,在外界看来更像是一种政治表态。以色列民主研究所 9 月的民调显示,66% 的以色列人认为现在应该结束加沙冲突,这个比例比去年同期上升了 13%,多数支持者都表示,被扣押人员的危险处境是他们支持停火的主要原因。
更值得注意的是,64% 的以色列人认为内塔尼亚胡应该为 2023 年 10 月 7 日的袭击事件负责并辞职,其中 45% 要求他立即下台。在这样的民意基础上,达成停火协议更像是内塔尼亚胡稳定政局的必要举措,而非军事上的彻底胜利。
网友们对这场 “胜利宣言” 也有不同看法。有人直言,撤军换人质怎么看都不像胜利,更像是双方各退一步的妥协。还有人提到协议里的人员交换比例,哈马斯释放约 20 名以色列人员,以色列要释放 1950 名巴勒斯坦囚犯,这样的交换条件实在看不出胜利的痕迹。也有网友看得更长远,说哈马斯要的是彻底停火,以色列还想着消灭对方,现在的停火只是暂时的,根本算不上赢。
内塔尼亚胡宣称胜利,本质是想将停火包装成自身的政治成果,以此应对国内的辞职呼声。但从战争目标来看,以色列距离 “胜利” 还差得很远。哈马斯虽然同意释放人质,但并未解除武装,其核心力量仍在,以色列 “彻底消灭哈马斯” 的目标完全没有实现。更关键的是,双方对停火的理解完全背道而驰:哈马斯认为这是走向彻底和平的一步,以色列则可能在人质释放后变得无所顾忌,准备用战争彻底结束冲突。
还有分析提到,这次停火协议能达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埃及、美国、阿拉伯国家等多方斡旋,哈马斯也是得到了不被再次攻击的保证才做出让步。但协议的第二阶段谈判才是真正的难点,哈马斯拒绝自行解除武装,以色列又坚持要实现所有战争目标,双方的核心矛盾没有任何缓解。双方通过和平方式彻底结束战争的可能性不大,球最终可能会踢回美国,考验其承担国际责任的决心。
说到底,内塔尼亚胡的 “胜利宣言” 更像是给国内民众的一剂强心针,却掩盖不了冲突的本质问题。停火协议的达成让加沙的人道主义灾难暂时缓解,这无疑是好事,但只要以色列和哈马斯的核心诉求没有达成共识,战火重燃的风险就一直存在。对普通民众来说,真正的胜利是持久的和平,而非停火间隙里的政治口号。现在 72 小时的人员交换窗口期已经开启,这场 “胜利” 的含金量,还要看后续的局势发展才能真正判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