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等舱变经济舱,乘客冤不冤?航司坑人手段全曝光!
2023年,AntonRadchenko可算把航空公司的“降舱套路”尝了个遍。这位航空维权专家,同时也是AirAdvisor的创始人兼CEO,本来想搭乘达美航空横跨大西洋,好好享受一把头等舱的躺平座椅。
结果临登机前,工作人员一句话给浇了盆冷水:座位没了,只能去经济舱,老实讲,一次也就算了,没过多久他坐英国航空从伦敦飞洛杉矶,又遭遇了同样的事儿。
头等舱的票,最后挤在普通座位上,换谁都得窝火,Anton倒还冷静,他说多数出行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啥权利,航空公司就是抓住这点,遇事就推三阻四,拒绝赔偿那套“踢皮球”的功夫,练得比谁都熟。
我本来想觉得这只是个别情况,后来发现还真不是,2024年美国联合航空有趟从纽约飞东京的UA803航班,就因为票卖多了,5个买了头等舱的旅客全被临时降舱。
其中有个企业高管,当场跟航司工作人员交涉,说自己带了重要的商务文件,结果还是没辙,最后只能抱着文件挤在经济舱中间的座位上。
降舱现场有多糟?商务人士变“落魄打工人”机场里的降舱现场,说起来还挺让人唏嘘,那些原本穿着西装、气场十足的商务人士,手里提着行李,头低着往经济舱走,脸上全是窘迫和无奈。
周围的人反应也不一样,有人掏出手机拍照发朋友圈,有人直接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航空公司“吃相难看”。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航空公司的态度,工作人员大多就说句“座位调配问题”,模糊不清地应付过去,压根不会主动提赔偿,也不说有没有解决方案。
如此看来,在航空公司眼里,这些花了高价的旅客,好像就只是个可以随便调整的“座位数字”。
为啥航空公司敢这么干?说白了就是有各种“套路”撑着,最常见的就是“超售”,他们为了让每趟航班都坐满,故意多卖票,赌的就是有人会临时取消或者迟到。
要是所有人都按时到了,那些买了高价票的旅客,就成了被“踢”回经济舱的对象。
Anton那两次降舱,还有美联航那趟航班的事儿,全是因为超售,老实讲,这种“赌局”对旅客太不公平了。
旅客花了比经济舱贵好几倍的钱,图的就是舒适和方便,结果因为航空公司的“算计”,权益全被损害了。
更何况,有些航空公司还会用“临时换机型”这招,本来头等舱、商务舱的座位数量是固定的,一换机型,这些座位可能就变少了。
要是提前几天通知,旅客还能改签同级别航班,可要是临起飞才说,旅客根本来不及反应。
2025年3月,汉莎航空有趟从法兰克福飞上海的LH728航班,起飞前3小时才通知换机型。
商务舱座位从48个减到24个,24个已经买了商务舱票的旅客里,12个人被降舱,航空公司只给了“经济舱加200欧元补偿”的方案,这换谁能接受?
还有更离谱的,有时候机组成员需要临时休息,头等舱的座位就被他们占了,旅客只能“被赶”去经济舱。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有规定,机组人员的休息座位得提前预留,不能占用已经卖给旅客的座位。
可有些航空公司就是不遵守,2024年11月西南航空从达拉斯飞芝加哥的航班,就因为机组人员临时增加,占了2个已经卖掉的头等舱座位,把旅客降舱了。
被降舱别认栽!这些维权招能帮你要回权益遇到降舱别慌,首先得“拿证据”,航空公司工作人员说的降舱原因要记下来,新座位、登机牌都得拍照留存,跟他们的所有沟通记录也不能丢。
说实话,我还建议大家用手机把跟工作人员的交涉过程录下来,另外一定要索要书面的降舱证明,证明上得写清楚降舱原因、原来的座位和新座位的信息。
这些东西要是少了,后续维权可就麻烦了,维权渠道也得找对。
在美国的话,可以向交通部航空消费者保护处投诉;在咱们中国,“民航局消费者事务中心”的官网或者小程序都能提交诉求。
2024年有位李女士,被卡塔尔航空降舱后,就是通过民航局的投诉渠道维权,15个工作日内就拿到了航空公司退还的原舱位差价,还额外得到了1000美元的补偿。
不过大家可能不知道,航空公司内部还有些“潜规则”,他们默认的降舱优先级是“单独出行的旅客比家庭旅客优先,非会员旅客比高等级会员优先”。
2025年航空行业的内部调研显示,单独出行的非会员旅客被降舱的概率,是会员旅客的3倍。
本来想觉得这种优先级挺合理,后来发现根本不是,凭啥花一样的钱,非会员就得先被降舱?
还有赔偿标准不透明的问题,多数航空公司都不公开降舱的赔偿细则,实际给多少赔偿,全看现场工作人员“灵活决定”。
2024年达美航空同一趟航班的降舱旅客,有人拿到了500美元的补偿,有人却只拿到200美元的机票代金券,这差别也太大了。
有航空维权律师说,70%的旅客因为不知道自己的权益,最后放弃了维权,其实《蒙特利尔公约》里明确说了,航空公司得对非自愿降舱承担赔偿责任。
大家要是遇到这种事,千万别觉得“算了”,该要的权益一定得要回来,毫无疑问,每次降舱都是航空公司和旅客之间的利益博弈。
航空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用各种套路损害旅客权益,时间长了,旅客对他们的信任肯定会越来越少。
而旅客要是不了解自己的权益,就只能被迫妥协,如此看来,监管部门得加强对航空公司超售、临时换机型这些行为的监管,逼着他们把降舱赔偿细则公开。
咱们旅客自己也得提前了解清楚自己的权益,遇到事儿别慌,把该留的证据都留好,主动去维权。
毕竟花了高价买的头等舱,就该享受对应的服务,不能让航空公司随便坑了咱们。
页:
[1]